明天就是8月7号立秋了,这几天走在小区里,能明显感觉到早晚风里带了点凉意。老话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夏秋交接的节骨眼儿,民间最讲究“咬秋”——吃点应季的瓜果汤水,既解暑又养身。可到底该吃啥?怎么吃才对?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咬秋”的讲究。
要说立秋最该吃的瓜,非冬瓜莫属。这瓜含水量能有96%,简直是“移动的小水库”。夏天热得没胃口,身体里的水分跟着汗水哗哗流,这时候吃冬瓜最补。它性凉味甘,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正好对付“秋老虎”的余威。
菜市场挑冬瓜有门道:选表皮带白霜、摸起来硬实的,这样的瓜肉厚实,水分足。切开后,瓜籽周围的瓤要是泛青,说明新鲜。做法也简单,最家常的是冬瓜排骨汤。排骨提前焯水去血沫,和切好的冬瓜块一起下锅,加两片姜、几段葱,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等冬瓜炖得半透明,汤里飘出淡淡瓜香,撒把盐就能喝。这汤清清爽爽,喝一口润到喉咙底,比喝冰水舒服多了。
“立秋吃梨,润肺止咳”,老辈人这话一点不假。梨被称作“天然矿泉水”,水分足、甜度高,秋天干燥,喉咙痒、咳嗽的时候,啃个梨比喝蜂蜜水还管用。要是嫌生梨太凉,试试冰糖炖梨。选个大的雪梨,把顶部切下来当盖子,挖掉中间的核,塞几颗冰糖、抓把枸杞,隔水蒸20分钟。蒸好的梨软乎乎的,糖水甜甜的,孩子老人都爱喝。我妈每年这时候都要给我炖,说“秋天嗓子金贵,得好好护着”。
立秋前后的葡萄最甜,紫莹莹、绿晶晶的,咬开爆汁。这葡萄可不只是甜,里面的花青素是好东西,抗氧化、养皮肤。不想直接吃?试试葡萄撞奶。把葡萄剥皮去核,用勺子压出汁,加半杯牛奶、一勺蜂蜜,搅和匀了放冰箱冷藏半小时。喝的时候凉丝丝的,葡萄的果香混着牛奶的醇厚,比奶茶健康多了。我上周试过,我闺女连喝了两杯,直喊“还要还要”。
夏天热得人睡不好,立秋后虽说凉快些,可夜里还是容易翻来覆去。这时候来碗百合莲子汤,再合适不过。百合润肺,莲子养心,俩凑一块儿,能把心里那团火慢慢压下去。做法特简单:百合、莲子提前泡半小时,和冰糖一起下锅,加水煮到莲子软面。煮好的汤白白的,喝起来有点清苦,却越喝越舒服。我奶奶常说“苦口的是好药”,现在才明白,这汤喝的是个“润”字。
秋天要“贴秋膘”,可贴膘不是猛吃肥肉,得挑补而不燥的。老鸭汤就是首选。鸭子性凉,和白萝卜一起炖,既能补蛋白质,又不怕上火。买鸭子记得选老一点的,肉紧香味足。萝卜要选白皮的,水分多、口感脆。先把鸭子焯水去腥味,和切好的萝卜块、几片姜一起入砂锅,加满水炖1个小时。炖好的汤黄黄的,飘着油花却不腻,萝卜吸饱了鸭汤的鲜,咬一口能嗦出汤来。我家邻居张婶每年立秋必炖这汤,她说“老辈传下来的,秋天喝这个,一冬都少生病”。
银耳是“平民燕窝”,雪梨是“润肺高手”,俩搭一块儿,就是秋天的“润喉套餐”。银耳提前泡发,撕成小朵,雪梨切块,和冰糖一起煮。煮的时候得用小火慢熬,等银耳煮出胶质,汤变得黏糊糊的,就算成了。这羹喝着滑溜溜的,甜而不齁,早上当早餐、下午当下午茶都行。我表姐怀孕那会儿,怕喝药,就靠这羹润嗓子,现在她闺女也跟着爱喝,说“像吃果冻似的”。
这些“咬秋”的吃食,看着普通,里头可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应季而食,不是讲究,是对身体的疼惜。夏天的热还没完全散,秋天的凉已经冒头,这时候吃点冬瓜补水分,喝点梨汤润嗓子,喝碗热汤暖脾胃,身体舒服了,秋天的劲儿才足。
记得去年立秋,我妈在厨房忙乎了一下午,炖了冬瓜汤、煮了梨羹,我爸举着葡萄撞奶说“今儿这顿饭,比过年还香”。看着他们吃得开心,突然明白“咬秋”咬的不是瓜果肉,是家人围坐的温暖,是把季节的好东西端上餐桌的心意。
你们家立秋有啥特别的“咬秋”习俗?是像我家这样吃瓜喝汤,还是有独门秘籍?比如奶奶传的茄子烧豆角,或者妈妈熬的番茄牛腩?快在评论区说说,让我们一起把这份秋天的温暖,从厨房传到更多人心里!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