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谢幕,戈尔巴乔夫在电视前递交辞职书,红旗落下。那年,军费吞掉国民生产总值超15%,通胀率飙到2500%,民族矛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把这个超级大国压垮了。
三十多年过去,俄罗斯依然在与那个“幽灵”较劲。而今,2025年6月,俄罗斯已经背上了超过3万条国际制裁,GDP被IMF下调至0.9%,卢布持续贬值,经济缓慢得像雪地里的列车。
当年的剧本似乎又悄悄翻开了第一页,只不过这次,普京还稳坐克宫。苏联的终点,真的是俄罗斯的终点吗?还是说,这一列车已驶向下一场“大裂变”?
2022年2月的“特别军事行动”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池塘,也把俄罗斯拖进了制裁的泥潭。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俄罗斯央行的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被冻结,G7对其石油出口限价,价格比市场价低了20%到30%。对中印卖得多,挣得少,财政压力一天天堆高。
但俄罗斯并没趴下。2023年GDP反弹了3.6%,2024年又涨了4.1%,当然,2025年的数据就没那么好看了——IMF预计增长只有0.9%,而且通胀率高达8.1%。
一季度GDP环比减少1.1%,很多工厂机器都停摆了,军工厂倒是干劲十足,国防预算冲上了1000亿美元,占了全部财政支出的30%。
俄罗斯在“转型”这条路上,走得像走钢丝,一步一个抖。一边靠着对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出口撑着,一边猛推“向东转”战略,搞本币结算,想摆脱美元的“紧箍咒”。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中俄能源贸易增长了30%。这说明啥?说明俄罗斯找到了“出口”,但这条路崎岖又陡峭。
西方的制裁虽然重锤连发,但显然没能打垮俄罗斯的经济根基。更像是拔掉了原来的“插座”,逼着俄罗斯去找“备用电源”。但问题是,这个备用电源够不够强?能撑多久?还是只能点个灯泡、连不上大空调?
从某种角度看,俄罗斯正在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硬撑国家机器。这不是可持续的办法,但也不能小瞧它的抗压能力。毕竟,苏联当年是被自己内部拖垮的,而不是被外头打败的。
2024年大选,普京拿下87%的高票再次连任,这在西方媒体看来简直像个“剧本”,但在俄罗斯国内,没人敢说这不是真实。反对派几乎被“清空”,纳瓦尔尼事件已经被欧洲人权法院多次提及,但在克里姆林宫的叙事中,这些都“不存在”。
普京的权力稳住了,但国际舞台却越来越像一座孤岛。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北约的边界直接贴到了俄罗斯家门口。俄罗斯一边打乌克兰,一边被欧洲抛弃,结果就是——只能更快地“向东看”。
2025年5月,普京访华签署了新一轮能源与安全合作协议,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亚非拉国家,成了俄罗斯的新朋友圈。但这圈子虽大,能不能真正扛起“替代西方”的责任,还得打个问号。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老毛病”还是没改——高度集权、经济结构单一、地区民族问题潜藏。鞑靼斯坦、车臣等地虽表面稳定,但谁也说不准哪天哪个火星会被点燃。苏联当年就是这么塌的,不是轰然倒下,而是一块块散架。
不过,这次普京显然吸取了教训——强力控制,防止“裂缝扩散”。俄罗斯国家杜马近期通过的能源法修订案,就是要把能源命脉牢牢抓在手里,防止地方山头主义趁乱做文章。
国际上,俄罗斯不再指望“回到西方”,而是努力构建“多极世界”。这和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不谋而合——不做老大,也不当小弟,大家有事坐下来谈,别动不动“拉帮结派”。
苏联的倒下,是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不是哪一件事的单一爆炸。今天的俄罗斯,和当年的苏联有相似的轮廓:经济对能源依赖太重、国际孤立、内部张力。但也有区别——普京的手腕更硬,信息控制更严,外部合作比苏联时代灵活得多。
俄罗斯会不会重蹈苏联的覆辙?没人能打保票,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这场博弈才刚刚中场。俄罗斯的未来,不完全掌握在西方制裁手里,也不完全取决于普京的强硬,而是在于它如何在夹缝中找到“活法”。
中国的角色很关键——不是推波助澜,而是搭桥铺路。苏联的解体或许是过去的终点,但俄罗斯的下一次,恐怕未必用得了10年。只是,这一次,它走的每一步,都将被历史放大审视。谁都知道,历史不是复印机,但它总爱“押韵”。而现在的俄罗斯,正走在这个“韵脚”的边缘。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