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靠中国订单稳赚的美国豆农,如今对着满仓大豆发愁 ,化肥农机涨价、劳动力短缺,政府百亿救助金更是画饼,农场破产数创下四年新高,谁也没有想到,最先在这场关税大战中牺牲的会是美国的农民。
有美国农民对着自家地里金灿灿的庄稼叹气:“这是我这辈子种得最好的,就因为关税,中国现在不买了。”
最后没办法,只能把粮食搅碎撒回地里,留着也没用了,这话听着让人心酸,但背后藏着的,是美国贸易政策埋下的坑。
还有美国人爆出个内幕:有家公司专门收那些快撑不下去的农场,而这家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就是万斯。
虽然这事真假咱没法实锤,但美国人自己都直言“特朗普正在摧毁美国农民”,足以看出这事对美国的冲击有多大,连社会都被搅得更撕裂了。
不少以前坚定支持特朗普的农民,现在接受采访时满是绝望,说“活不下去了”,还痛骂这是“出卖人民”。
有农民说:“我们现在都慌得很,有的人借钱种地,现在连本钱都收不回,都说撑不下去了,我种了30年地,真不想就这么放弃,可大家都怕得要命。”
连银行从业者都透了底:“审计的时候已经跟我们明说了,接下来设备要贬值,土地也要贬值,这是躲不过的,那些人根本不管农民的死活,就是在出卖人民。”
10月本该是丰收欢喜的季节,但是美国农田里却一片愁云,中国去年还买了126亿美元的美国大豆,现在采购量直接归零,大豆价格跌穿成本线,仓库里堆得满当当,这种情况自1998年以来还是头一回出现。
路透社报道说得明白:现在中国已经买完10月要到港的大豆,11月需要的也订好了,但这些大豆全来自南美。
其实往年这个时候,中国从美国买的9到11月发货的大豆,得有1200万到1300万吨。
而更让美国农民雪上加霜的是,阿根廷刚宣布暂时取消了许多农产品的出口预扣税,中国买家马上就订了阿根廷大豆,这一下,本就难以为继的美国农民,更是被推到了悬崖边。
大豆对于美国来说,就相当于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压舱石,美国农民每年种40多亿蒲式大豆,近四分之一都要卖到中国,去年光这一项就卖了近130亿美元,可自从美国发起贸易战,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订单就断崖式下跌。
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的总裁丹・巴斯算了笔账:要是中国11月中旬前还不买美国大豆,美国对华大豆销售的损失能有1400万到1600万吨。
再看另一组数据更直观:去年中国进口的大豆,70%以上来自巴西,是15年前的两倍;2024年从美国买的大豆,只占总进口量的20%,比2016年的41%少了一半还多;2015年1到7月,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直接降了53%,到10月收获季,更是连一单都没了。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德的遭遇很有代表性,他在肯塔基州的农场,以前养活五口之家没问题,现在连生产成本都覆盖不了。
他坦言:“要是再等45天还没订单,只能破产了。”那些曾两次投票支持特朗普的中西部农民,现在只剩一肚子火,说“关税把我们的生活全毁了”。
可能会有人认为中国是赌气才不买美国大豆,但实际上还真不是这个原因。
咱们现在的采购调整,是早就布局好的粮食安全战略,就说最近买阿根廷大豆这事,只是贸易多元化的一个小例子。
2025年4月,中国从巴西订了40船大豆,差不多是一个月进口量的三分之一,9月的数据显示,这一榨季从阿根廷和乌拉圭买的大豆,预计能有1000万吨,比上一榨季翻了一倍还多。
以前美国那边政策一波动,咱们就跟着紧张;现在美国再怎么折腾,咱们都能从容应对。
以前依赖美国大豆,是因为它又便宜产量又大,可关税战一打响,咱就明白,单靠一个供应国风险太大了。
于是南美国家慢慢成了新的合作伙伴,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家沃尔都承认:“中国这5年彻底打破了对美国大豆的依赖,美国大豆再也不是不可替代的了。”
而且中国不只是换供应商,还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国内大豆产能一直在提,饲料配方也在优化,以前养猪养鸡离不开豆粕,现在用其他原料也能替代。
这么一来,对国外大豆的依赖降了,国内农业循环反而更稳了,很多人以为中国是被动应对,其实咱们早就在打主动仗了。
阿根廷取消出口税那事,特别能体现现在的贸易逻辑:人家拿出诚意降税,中国马上就下单,谁都不吃亏,这才是市场经济该有的样子。
再看美国,特朗普当初打响贸易战时,还拍着胸脯说能逼中国回头买大豆,结果中国不仅没回头,反而跟南美合作得更紧密了,美国只能在旁边干着急。
这其实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经济课:国际贸易不是比谁嗓门大,而是比谁懂规则、会合作,中国现在做的,远不止短期采购,而是在搭长期合作的框架。
巴西正在加班加点升级港口、修铁路、扩码头,就是为了能稳定地给中国运大豆;阿根廷也在谈延长出口税减免的政策。大家都清楚,这不是一锤子买卖,是能长期绑定的合作。
对比美国“今天加税、明天谈判、后天又变卦”的反复无常,南美国家的合作显然更靠谱、更可持续。
说到底,贸易从来不是“非A即B”的单选题,世界这么大,愿意合作的伙伴有的是。
所以这场大豆贸易的转移,本质上是中国贸易思维的升级:以前是“谁便宜买谁的”,现在是“谁稳定、谁友好、谁长期靠谱,就跟谁做生意”。
而美国还抱着那根生锈的关税大棒不放,一边喊着“自由市场”,一边自己建高墙,最后结果就是,世界在变,格局在变,只有美国还困在“我最牛”的旧梦里。
这哪是大豆贸易的胜利,根本是战略层面的胜利,别人打短期贸易战,中国下长期安全棋。
等美国反应过来,才发现中国不仅没被打垮,还另起炉灶,不仅大豆市场被南美抢了,连贸易主导权都换了人。
最后被关税砸疼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的农民。
彭博社的数据很扎心:过去5年,美国农业小企业的破产数创了历史新高,不少农场主粮食卖不出去,连拖拉机都要被银行收走。
美国农业部前首席经济学家格劳伯看得很透彻,直言“单边政策毁了多边贸易体系,这是自食其果”。
2025年8月,美国大豆协会实在扛不住了,给特朗普写了封求助信,语气近乎哀求:“再不取消对华关税,大豆就要烂在仓库里了。”
可得到的回应比冰还冷,政策一点没松,连“我们研究一下”这种场面话都没有。
越来越多美国人也看明白了,想不通“为啥要搞这么蠢的政策”,最后只能猜测“高层是想把美国的钱揣自己兜里”。
再看中国这边,一艘艘装满大豆的货轮从南美出发,往中国港口开,这用行动证明了一件事:国际贸易里,没有谁是“非他不可”的,霸权也不是万能的。
中国的应对,也让全世界看清了两个道理:多元化才是安全的关键,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路。
中国其实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开放的市场才有未来,谁还抱着霸权思维不放,谁就会被市场淘汰。
当美国还在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世界早就转向更务实、更包容的合作了,大家该做生意做生意,该一起发展一起发展。
说到底,世界在变,市场在变,合作、开放、互信已经是主旋律了,关税这东西,最后打不垮别人,只会让全世界更清醒:过时的霸权思维,早就跟不上时代了。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