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广东省率先提出“AI教育211”

4月10日上午,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会议正式发布广东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两素养1纲要”方案(以下简称“AI教育211”落地架构),明确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

“AI教育211”落地架构从素养目标、课程设置、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平台应用等方面,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出具体要求,为各地、各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基于国家平台整合人工智能进行教学创新、开展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培育与评价提供参考。该框架也是全国首个中小学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一起来看更多详细信息→

“AI教育211”落地架构主要内容

2个素养框架:《师生素养框架》

教师素养框架包括意识理念、知识技能、实践应用、专业发展、社会责任等5个一级维度,智能教育认识等16个二级维度,价值认识等42个三级维度。学生素养框架包括人智观念、技术实现、智能思维、伦理责任等4个一级维度,人智共生认识等13个二级维度,以及价值认识等22个三级维度。素养框架既注重教师素养和学生素养的内在统一性、整体性,又各自侧重教和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

1门课程纲要:《课程纲要》

对人工智能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与学段要求、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课程管理与保障进行了规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算法、算力等核心概念、发展人机协作思维,践行安全、包容、公正的伦理准则,助力学生从技术使用者向技术设计者进阶,培育兼具家国情怀、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1份应用指南:《应用指南》

概述了国家平台上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资源,对如何基于国家平台进行区域AI资源共享共建以及校本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建设做出了具体操作指引;尤其在国家平台的教师备课、教师授课、自主学习、教师研修、双师课堂、答疑辅导、作业活动、课后服务、家校互动和协同管理等10大应用场景中选取若干关键环节,开发了31个典型案例提供给教师参考。

“AI教育211”落地架构设计思路

(一)系统推进,打出AI教育组合拳

广东省中小学“AI教育211”落地政策架构从目标层提出了【师生素养框架】,明确了师生素养能力坐标,从路径层制定了 【课程指导纲要】,提供了从课程到课堂的实施路径;从工具层提供了【融合应用指南】,强调三者协同系统性推进,形成从目标设定到实践落地的闭环,三位一体解决各地在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方面“有目标可依、有课程可用、有教师可教”的问题。

(二)全国率先,构建师生AI素养框架

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小学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明确三级指标,进行具体化描述。尤其是《教师素养框架》从意识理念、技术能力、教育应用、专业发展以及社会责任五大维度分别回答了智能时代教师的职业使命、必备能力与责任担当,为我省中小学教师系统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提供指引。

(三)全链闭环设计,课程可落地、可评价

广东着力建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全链条AI育人体系。

一是有目标导向。课程纲要明确了人工智能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人智观念、技术实现、智能思维、伦理责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明确了学段目标。各阶段的课程目标层层递进,既避免“一刀切”,也避免“原地踏步”的学习。二是有内容体系。课程内容涵盖了从核心概念到技术实现,从关键技术到系统建构,从生活应用到社会影响的完整知识体系。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逐步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核心素养。三是有实施路径。广东省的课程纲在课时安排、资源开发和平台支持方面都提出明确要求,注重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课时规划作出细化要求。


小学:

1-4年级,每学年安排不少于6课时
5-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


初中:

7-8年级,每两周确保1课时


高中:

在现有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于高一或高二年级增设每两周1课时的专项课程,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教学。

(四)“优”“智”整合,激活平台“倍增效应”

以国家平台为枢纽,制定了首个省级的AI工具与国家平台融合应用指南,对如何基于国家平台进行AI资源共享共建、AI课堂教学创新给出“基本式+变式”的应用模板和参考范例。应用指南对接成熟的大模型、智能体,汇集高质量教学资源,打造了5大应用场景,提供31个典型案例,为广大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创提供指引和参考,促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人工智能应用深度融合,形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的“广东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标签:科技   广东省   人工智能   中小学   课堂   正式   人工智能   素养   课程   维度   框架   中小学   教师   平台   课时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