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史王萍 实习记者 曹帅杰 通讯员 石宝安
河流纵横、雪峰耸立,人烟稀少、高寒缺氧……
平均海拔4700米的高度,辖区面积13.56万平方公里,这里有昆仑山、夏岗江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终年被冰雪覆盖,宛如银色巨龙蜿蜒盘踞,衬托出这片土地的神秘、冷峻。
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改则县。这里见证着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在藏员工无私奉献、默默奋斗的身影。
2023年6月10日,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承担施工的西藏阿里改则县先遣铜铁矿普查钻探勘查技术服务项目拉开了勘查序幕,并于2025年7月24日圆满完成阶段性找矿任务。近三年来,项目团队在广袤的藏北高原挥洒智慧和汗水,留下了陕煤地质人的铿锵足迹。
精准施策打响找矿攻坚战
2023年4月,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凭借过硬的勘探技术,成功中标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先遣铜铁矿普查钻探勘查技术服务项目。随即,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西藏分公司第一时间成立西藏改则项目部,协调解决有关高原钻探施工难题,全力加快项目建设。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略找矿攻坚战正式打响。
项目部工作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先遣乡,平均海拔4700米。按照常规,在高原地区施工,队伍一般先行到达拉萨,稍作休整后再前往工作区。到达工作区后,队伍还要再休整几天才开始勘查工作。但由于西藏自然条件影响,适宜开展地质勘查的时间非常有限,第一年3000米的钻探工作量,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抢抓工期,项目部人员到达工作区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探路、踏勘,忙得不亦乐乎。
到达海拔5200米的施工区域后,大家克服了胸闷、气短、头疼等高原反应带来的影响。安装钻机期间,项目团队和钻工们吃住在工地,不到4天的时间,4台设备完成了开钻准备工作。开钻后,项目部第一时间摸清钻探勘查项目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协调解决项目勘查中的难题。
从钻机的轰鸣,到显微镜下的矿物纹理;从地质图上的星标,到钻探验证孔,项目团队把“地下故事”拆解成可触摸的科学线索,为地质找矿确定了靶心。历经266天(勘查区有效工作时间)的奋战,完成钻孔20个、钻探进尺9000.86米、修路平场、布孔、地质编录、化验、生态恢复等工作。
精细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时间紧、任务重、气候恶劣、地质构造复杂、技术难、标准高……面对雪域高原钻探施工时间节点,项目团队立下了“保安全,重质量,奋勇拼搏,全力实现战略找矿目标”的军令状。
安全生产是项目的生命线。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安全,才能在行动上切实保障安全。为此,项目部狠抓隐患排查治理,细化施工安全措施,强化钻机人员安全培训。根据高原施工安全管控制定相应的预案,明确风险责任人,确保项目安全可控在控,最终实现了“零事故、零伤害”安全管控目标。
项目部从隐患排查治理、各岗位巡回检查、安全隐患诊断、消防、防洪防汛等应急演练、风险分级管控、特殊作业环节管控等13个方面,细化各岗位安全责任和工作任务,加强对高风险作业、钻机检查、车辆管理等10个项目的专项检查,纠正违章和不安全行为40多次,使安全问题总数、严重类问题、高风险作业违章数分别减少 34%、200%、40%。
同时,聘请了高原保健医生,钻机上配备了便携式制氧机、车载制氧机、高压氧舱等。还为职工发放红景天等药品,要求职工按时按需使用,增强了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整个勘查项目经历了天气条件恶劣等多重挑战,但项目团队上下“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体人员迎难而上,以“砥砺奋进”的干劲和“舍我其谁”的拼劲逆风前行,以“一日无为、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风会停,但梦想永远不会。西藏改则项目部坚守的每一天,都凝聚着地质人的心血与汗水,这一段关于责任、奋斗与荣光的无悔岁月将被他们永远铭记。
创新驱动助力绿色勘查
西藏改则项目部在项目勘查前期,深入勘查区研判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制定了详尽且具有针对性的绿色勘查方案,从根源上保证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使绿色理念不断丰富,绿色发展内涵不断深化。
项目团队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广应用“以钻代槽”“一基多孔”等先进探矿手段。公司还投入使用了新型环保泥浆,这种泥浆具有良好的护壁性能和流动性,能有效减少钻探过程中的漏失和污染,并且在使用后易于处理,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同时,尽可能不开挖蓄水池等对环境破坏较大的施工设施,优先采用有机塑料桶等大型容器代替施工蓄水池。循环槽采用不扰动原地貌的封闭式铁槽或铺设彩条布进行泥浆循环。确实需要开挖时,做好防渗防护处理,采用塑料薄膜和彩条布做隔离处理。
项目施工场地和临时道路的建设严格恪守生态保护原则。在选址过程中,尽可能规避植被茂密区域、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敏感地带,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已有简易道路或荒地作为施工场地和道路线路;对于无法避免对植被造成破坏的区域,在施工前对表层土壤进行剥离并妥善保存,待施工结束后用于生态恢复;搬迁过程中,通过铺设假草皮或者垫木板等方式,在保证施工目标顺利实施且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对草皮的占用与破坏程度;施工现场设置了专门的垃圾桶,对各类生产、生活垃圾进行了处理。勘查工作结束后,项目团队严格按照绿色勘查标准规范和勘查实施方案要求,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和生态恢复工作。
项目部在保障项目正常施工的同时,实现了地质找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这不仅是在绿色勘查工作中交出的一份严谨且具有代表性的答卷,也是陕煤地质人对绿色勘查、生态保护的不懈追求。
创新赋能钻井提质提速
针对勘查区块地质构造复杂、施工斜孔难度大的实际,项目团队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管理力度,积极开展钻井提质提速提效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质量措施,强化瓶颈技术攻关,加大技术管理力度,努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使勘查钻井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获得较大提高,为钻探技术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撑。
首先,确定钻机选型、钻孔结构、监测控制、纠偏措施等。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根据地层及钻进情况控制钻压、转速、泵压与泵量等钻进参数,选择适宜的钻头型号、优化钻探泥浆配方等,严格控制钻孔变径,在变径及地层发生变化时,合理下入导向器;研发系列工器具,在提高钻进效率的同时确保钻孔取芯的成功率;使用新型孔内测试设备和测斜仪,及时测量钻孔倾角与方位角,采取相应的措施“保直、防斜、纠偏”,确保钻孔轨迹、成孔满足工程需要;对钻遇复杂地层及发生的孔内事故进行研究处理,研发系列处理方法及打捞工器具等,确保斜孔钻进正常、顺利终孔。
针对勘查钻孔地处偏远,道路、井场条件差等情况,项目团队提前做好钻井计划和运行方案,靠前指挥、靠前组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同时,项目团队把压缩非生产时间作为突破点,合理优化工序衔接,科学组织搬迁、安装作业,强化设备保养维护,特别是定期开展时效分析,查找弱项,补齐短板,进一步降低建井周期,大幅提升钻探效率,钻井周期较之前提升约30%。
无惧风霜雨雪,永葆奉献本色。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将绿色勘查理念融入项目每一个环节,奋力在创新赛道上加速领跑,谱写了新一轮战略找矿绿色勘查新答卷。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