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每年一到夏天,“多喝水”这句话就会被反复提起。医生说、家人说、新闻也说。
似乎人人都知晓水的重要性,然而,这件看似简单之事,真正能做对之人却寥寥无几。
有人一热就猛灌冰水,有人口渴才喝水,有人喝水当药吃,有人干脆把饮料当水喝。
问题不在喝了多少,而在怎么喝、喝什么、什么时候喝。
很多人以为喝水越多越健康,越快越解渴,但现实中,很多健康问题,甚至慢性病的加重,跟错误的喝水方式直接相关。
医生多次警告,尤其是在气温持续30℃以上的夏季,高温出汗量增大,代谢速度加快,体液流失严重,这时如果喝水方式不对,不仅无法补水,反而会增加心脏、肾脏和消化系统的负担,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引发急性疾病。
很多人以为脱水才会出问题,但研究显示,过度饮水、饮水过快、饮错时间和饮错种类,同样可能对寿命构成长期影响。
第一种错误方式,是短时间内大量饮水,特别是一次喝下超过800毫升的水。
这种喝水方式为不少人所采用,特别是在运动过后、大汗淋漓、口干舌燥之时,拿起水瓶便猛灌一气。
看似很解渴,实际上对身体是一次冲击。人体的水分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胃部、肾脏、血液系统并不能在几分钟内快速处理这么多水。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在一项实验中发现,当健康成年人一次性饮入超过1升清水时,血钠浓度会迅速稀释,造成低钠血症倾向,部分人出现头晕、恶心、心率加快、乏力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水中毒,甚至脑水肿。
特别是对老年人、肾功能下降者而言,肾小球滤过率本身就降低,水分排出缓慢,如果喝水过快、过多,容易引起心源性呼吸困难、水潴留、血压波动等问题。
第二种喝水方式,危害在日常中更隐蔽,就是长期喝甜味饮料或果汁代替白开水。
不少人喝不下白水,就习惯在水里加柠檬、蜂蜜、甚至直接喝含糖饮料,认为“喝得下才最重要”。
但问题是,这些“带味儿”的水,本质上改变了身体对“渴”的感知。
肠道对糖的吸收过程会影响渗透压,肾脏为了排糖,会增加钠排泄,导致水钠平衡紊乱。
《The Lancet》上一项历时12年的队列研究表明,每日摄入超过500毫升含糖饮料者,慢性肾病风险升高18%,高血压风险升高21%,其机制之一就是糖分改变了水代谢与钠代谢的共同路径。
这类饮品同时刺激胰岛素分泌,促使尿液中电解质排出增加,长此以往,不仅导致代谢综合征、体液调节功能失控、甚至加速肾小管纤维化,特别在气温高、水分需求增加的季节,风险被进一步放大。
第三种喝水方式,问题出在时间点不对,尤其是睡前短时间内集中饮水。
很多人白天忙,水喝得少,临睡前想到“今天没喝够两升水”,于是一次喝下几百毫升,认为“补回来”就行。
但水代谢不是余额补足型的系统,尤其是夜间,身体进入低代谢模式,肾脏排水功能减弱,血流速度下降,细胞修复活动增强,这时大量液体进入体内,反而造成夜间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上升、夜尿频繁干扰睡眠周期。
日本东京慈惠医科大学对比研究指出,夜间摄水量超过全天30%的人群,出现夜间高血压的几率提高22%,而且这类人群白天血压更不易控制。
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更明显,夜间喝水引发的心率波动、膀胱扩张刺激交感神经,造成浅睡眠、心律紊乱,甚至诱发夜间心绞痛发作。
这类人白天精神差、记忆力下降,往往被误以为是“年纪大”,其实是夜间水代谢被打乱导致的系统性紊乱。
第四个常见误区,是过于依赖冰水或极低温饮品。夏天热,喝冰水是习惯,但温度对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冰水会引起胃部血管瞬间收缩,降低胃酸分泌活性,尤其是在饭前或饭后大量饮用,会造成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引发腹胀、反酸、消化延迟。
对于患有基础胃病、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人群而言,尤为不利。
而从血管角度看,冰水刺激下,食管和胃部的血管收缩可反射性引起冠脉痉挛。
美国心脏协会(AHA)在一项病例分析中指出,在极端高温后饮用低于4℃冰水,有诱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风险,且年轻健康人群中也出现因冰水刺激引发短暂性晕厥的个案。
这种反应被称作“冷刺激性迷走反射”,当其严重时,会致使血压急剧下降、心律失常。
那么,夏天到底该怎么喝水才是合适的?并不复杂。重点不在“多喝”,而在“分次、温和、主动、不依赖味觉”。
成年人的每日水摄入量根据体重、活动量、气温而略有不同,但通常在1500到2000ml之间为宜。
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或高温下工作,可适量增加至2500ml,但必须分时段小口饮用,每次100到150ml,避免短时间内集中摄入。
从生理节律来看,早上起床后、上午9到10点、下午3到4点、晚饭后这几个时间段是最适合补水的时间点,此时血液浓度略高,细胞渴感增加,饮水吸收效率最佳。
而睡前两小时后应避免大量饮水,尤其是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而言,应控制在100ml以内。
真正健康的饮水习惯,不靠“提醒口渴”来启动,而是建立一种节律:让身体在没有明显感受前就得到支持,而不是等到口干舌燥、头晕乏力、尿黄如茶时才想起来喝水。
人体的缺水表现往往比人自己意识到的晚一步,而长期如此,细胞处于反复脱水-补水的循环中,最终伤的是心、肾、脑,不是嘴巴。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1]王时京.夏季喝水补水有讲究[J].人人健康,2015,(13):36.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