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销商清库存的“末班车”热潮,到上游企业产能调整的分化格局,因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正式实施,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正经历新旧模式交替的关键阶段。
新国标实施后,北京多家电动自行车门店仍在销售旧标车。按规定,商家享有3个月过渡期,旧标车可售至11月30日,期间购车仍可正常上牌,这消除了消费者对“买后不能骑”的顾虑。
与此同时,“解限速”成为旧标车的主要卖点。北京日报记者在十里河地铁站附近走访4家门店,发现均提供该项服务,部分车型解限后时速可达40公里,甚至50公里,远超新国标25公里的限速。“12月之后新车防篡改严格,再也无法解限”,一位店主表示,不少追求速度的消费者正抢在过渡期结束前选购旧车。
此外,电池“随意改”的灰色操作也依然存在。据部分店主透露,不论车型原适配何种规格电池,甚至原装为铅酸电池的车辆,均可改装大容量锂电池,只需补差价和付改装费。但这种行为将随新国标落地而终止——新规要求电池必须与整车、充电器严格匹配,从技术层面彻底杜绝非法改装。
新国标明确“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这意味着车身需大量替换为铁等金属材料,成本显著上升。
“一台车成本至少贵六七百块钱。” 某经销商算了一笔账,材料升级带来的成本增加,将直接反映在终端售价上,此前市场常见的“千元电动自行车”,未来可能难觅踪影。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新车在安全性、合规性上有所提升,但购车预算需相应增加,性价比选择空间暂时收窄。
新国标的影响向上游产业链传导,企业命运呈现明显分化。行业头部企业凭借提前布局,已完成生产线柔性化改造与产品矩阵优化,能快速适配新国标要求,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小企业的被动处境。有广东电动自行车厂内部高管透露,目前其公司工厂处于停产状态,旧国标产品的库存已清得差不多,正在等新国标认证下来。
总结
当前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新旧并行”格局,是政策给予行业的缓冲期。随着11月30日旧标车销售截止日临近,行业将逐步进入新国标全面实施阶段。
对于行业而言,这场变革将加速洗牌:技术升级能力不足、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可能被淘汰,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主导市场,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尽管新车价格有所上涨,但防篡改、材料升级带来的安全性提升,将带来更可靠的出行体验,选择合规车型也将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