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基点泡汤! 特朗普拍桌怒骂,鲍威尔疯狂甩锅关税政策

前言

千呼万唤,美联储宣布降息了!

2025年9月,距美联储上轮加息周期收尾满300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降息25个基点。

从鲍威尔的发言、政策倾向及市场反应来看,此次降息并非“特朗普单方面获胜”。

25个基点的争议

降息前,华尔街与白宫对宽松力度期待颇高,多家投行认为25个基点“不够解渴”,甚至预测“年内至少再降两轮”。

特朗普核心经济顾问、刚获参议院批准的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更是公开支持“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完全呼应了特朗普的诉求。

但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本次降息是“风险管理”性质的举措,这一表述透露出美联储政策目标的转向,从过去侧重抑制通胀,转为更关注就业市场风险。

从数据看,美国就业市场隐忧显著:当前招聘率处于2020年以来低位,上两个季度非农就业数据多次下调,一季度从21万人降至18.5万人,二季度从19.5万人降至17.8万人。

美国中小企业协会8月调查显示,计划未来3个月招聘的企业占比降至19%,为2023年1月以来最低。

更关键的是少数族裔失业率上升,7月美国整体失业率稳定在3.8%,但非洲裔失业率从5.2%升至5.6%,西班牙裔失业率从4.3%升至4.5%。

对于“更多降息”,鲍威尔态度谨慎,强调“会议期间未就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形成广泛共识”。

这背后是美联储的政策逻辑:当前美国经济处于“温和调整期”,并非“衰退边缘”,过度宽松可能让此前抑制通胀的努力白费。

尽管2024年美国CPI从峰值9.1%回落至3.2%,但核心CPI仍维持在3.7%,距离2%的目标尚有差距。

这种“挤牙膏式”降息,本质是在“稳就业”与“控通胀”间找平衡,而非白宫和华尔街期盼的“大放水”。

特朗普与鲍威尔的博弈

鲍威尔是2017年特朗普第一任期亲自提名的美联储主席。

起初两人关系融洽,但随着利率政策分歧扩大,关系逐渐破裂,美国媒体称鲍威尔成了特朗普的“眼中钉”。

特朗普主张大幅降息,甚至呼吁“一口气降100个基点”,逻辑很直接:低利率能释放流动性,刺激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以推高GDP,主要还是利于其竞选。

降低政府借贷成本(当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超35万亿美元,降息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3500亿美元利息)。

抵消加征关税对经济的冲击(2024年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已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涨4.8%)。

鲍威尔则坚持“通胀未稳,降息慎行”:美国通胀虽回落,但未达2%目标,大幅降息可能引发“通胀反弹预期”,重现2021-2022年“通胀螺旋”。

且他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通胀反弹的重要因素,叠加宽松货币会让物价控制更难。

特朗普为推动降息,今年7月公开威胁撤换“控通胀优先”的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同时力推亲信斯蒂芬·米兰进入美联储理事会,米兰长期主张低利率刺激经济,与特朗普立场高度一致。

面对施压,鲍威尔在此次发言中着重强调“美联储坚定维护独立性”,还罕见回应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称其对通胀的影响是“一次性价格上涨,非持久性通胀”,既甩回通胀责任,也为不配合大幅降息找理由。

有趣的是,华尔街态度矛盾,他既期待降息以推高股市、降融资成本,又抵制“鲍威尔下课”,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警告,若美联储失去独立性,可能重现1970年代“15%国债收益率+15年高通胀”的危机。

市场的“V型反应”

降息消息初公布时,道指一度涨超300点,纳指涨近1.5%,但随着鲍威尔“不支持大幅降息”的言论传出,情绪转向,最终纳指收跌0.33%,标普500跌0.1%,仅道指微涨0.2%。

板块分化明显:高估值科技股承压(英伟达跌超2%,亚马逊跌超1%),因高估值依赖低利率预期。

金融、基建、消费必需品板块则因低利率受益,降息初期跌至99.2的年内新低,随后因鲍威尔的谨慎言论回升至100.1。

中概股表现亮眼,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涨4.8%:百度涨超11%,蔚来涨超6%,拼多多、阿里巴巴涨超2%。

核心原因是美联储降息让全球流动性边际宽松,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中国经济增速(2025年二季度5.2%)高于发达经济体,人民币汇率稳定(7.1-7.2区间波动),且资本市场开放度提升(2025年上半年北向资金净流入1200亿元),吸引美元资金配置。

未来展望

当前市场最关注“年内是否再降两次息”,答案取决于数据,若9月非农就业继续低于20万人、少数族裔失业率上升,11月或再降25个基点,若10月核心CPI重回4%以上,降息可能暂停。

更关键的是鲍威尔的任期,2026年2月到期,特朗普已明确不提名其连任。

鲍威尔在最后任期内大概率会维护政策连续性,避免大幅波动,但他卸任后,若特朗普亲信接任美联储主席,可能实施更宽松政策。

对全球市场而言,政策不确定性将加剧资金波动,外资可能流向中国等“政策稳、增速高”的新兴市场。

对中国来说,需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扩大资本市场开放,降低对美国货币政策的依赖。

结语

美联储300天后的首轮降息,是政治压力与经济现实平衡的结果,并非特朗普“单方面得逞”。鲍威尔的谨慎与市场的分化,都反映出美国经济“稳就业”与“控通胀”的两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财经   鲍威尔   基点   关税   疯狂   政策   通胀   美国   失业率   宽松   华尔街   大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