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发现汉字,仔细翻译后,他们认为:这里曾是中国的一个省

伊朗与我国相距千里,是两个不同文明体系下的国家,但伊朗在考古过程中却惊现带有汉字的文物,经过仔细的专业研究,相关学者大胆猜测,这里可能历史上是中国一个省,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伊朗又为何会出现汉字?


伊朗惊现中国汉字

三年前夏天,伊朗里海沿岸的吉兰省一处古代遗址,出土了一批一千多年前的文物。其中包括陶罐、陶片和金属饰品,看起来并不起眼,但考古人员在仔细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陶片上竟然清晰的刻着一些类似于甲骨文的符号,由于缺乏一定专业能力,于是考古团队将这些发现发到了网上寻求帮助。消息一出顿时在考古界炸开了锅。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教授与伊朗考古队取得联系,仔细对比后发现,这些符号与汉代河西走廊出土的简牍文字很相似,并且经过对比破译,其中一个字与东汉和帝年号的“永”写法几乎一致,还有一个字,则与汉代官印“安西都护”印文中的“安”字相似。后又经过德黑兰大学波斯史专家阿里教授和巴黎索邦大学的汉学家一同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这些符号就是汉字,并且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块陶片上竟然刻着类似于“此属汉”的字样。这一发现又引起了历史学界和考古界的激烈讨论。很多学者翻阅《史记》猜测,汉朝的影响难道已经到达了波斯?但公元85年的汉朝时期,版图最西边是西域都护府,实际管辖范围到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为止,连整个帕米尔高原其实都没有完全控制,而当时的西侧是帕提亚帝国,也被叫做安息王朝,这是伊朗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奴隶制帝国,在当时实力也不容小觑,属于与汉朝并列的世界帝国,发现陶片的地方就在当时帕提亚管辖区腹地。所以网上流传的“伊朗属汉”消息只是个网络乌龙事件。虽然伊朗没有做过中国的省,但中国与伊朗历史上确实有着很深的渊源。


伊朗与中国的历史羁绊

历史上,中国和伊朗产生交集还要追溯到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时期,匈奴长期控制河西走廊,并征服了如今新疆以及中亚一带的西域诸国,给当时的西汉造成了严峻的地缘威胁,于是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说服与被匈奴击败的大月氏联合对抗匈奴。张骞被匈奴扣押长达10年才从匈奴的监视下逃脱,并向西继续寻找大月氏,此时的大月氏已在中亚阿姆河流域建立起大月氏王国,拥有肥沃的土地,过着安稳的农耕生活,并不想继续找匈奴复仇,于是西汉的这一次结盟宣告失败。劝说无果后,张骞只能启程返回,为了躲避匈奴,他选择从昆仑山北麓绕行,但还是被西部南部受匈奴影响的小国扣押,直到公元前126年,匈奴爆发内乱,张骞才逃回长安,这一次出使西域总计耗时13年。虽然并未完成政治任务,但也让中原意识到了中亚更多国家的存在,并拉开了中原王朝与西亚、中亚等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序幕。

公元前119年,西汉已经通过漠北之战击败了匈奴,收回河西走廊,为了进一步巩固对西域的影响,劝说当时位于伊犁河流域的西域强国乌孙归顺西汉,并与西域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和贸易联系,于是又派出张骞进行第二次出使任务。


这一次,张骞率300多人的队伍,携带大量金币丝绸等礼物,直达乌孙,但由于当时的乌孙处于动荡时期,没有立刻决定是否与西汉结盟,张骞在乌孙等待结果期间,继续派出多名副使前往大宛、康居、大夏等其他国家,与其建立正式联系。公元前 115 年,乌孙使者跟随张骞返回长安,张骞也圆满结束了第二次出使任务。虽然此次出使乌孙并未归附西汉,但西汉与西域十多个国家成功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为后来正式管辖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安息,打通了中原至罗马的丝绸之路,从此这条贸易走廊成为了中国丝绸茶叶西走和波斯香料宝石东进的关键纽带。

相关猜测认为,伊朗境内出现的可有类似汉字的陶土片,大概率就是中国古代商队与波斯地区频繁贸易往来时,带去的礼物或遗失在当地的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历史   汉字   伊朗   中国   仔细   发现   西域   匈奴   西汉   中亚   月氏   波斯   公元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