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源头揭秘!琉璃河遗址三千年前珍宝首博首展

漫步首博展厅,青铜器上的铭文仿佛时空密码,悄然连接着今北京与古燕都。3070年前的城市规划图在考古学家手中缓缓展开。

“太保墉燕”——四个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汉字,揭开了北京城市建设的源头。8月28日,“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开幕。

这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专题展览。180件(套)珍贵文物中,113件(套)为首次公开展出。


01 北京城之源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这片遗址被学界公认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是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城市遗迹。

遗址分布范围约5.25平方公里,包括董家林、黄土坡、刘李店等地。这里不仅是北京城的源头,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写照。

考古工作者通过碳十四测年等技术,将燕国的始封之年确定在公元前1045年前后。由此推算,2025年正是北京建城3070周年。

02 八十载考古路

琉璃河遗址的发现始于1945年。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吴良才途经董家林村时,发现地面散布大量陶片。

他将这些陶片带给考古学家苏秉琦鉴定,由此开启了琉璃河遗址考古的序幕。苏秉琦曾感慨:“如果没有吴先生的发现,就不会有后来琉璃河遗址的发掘。”

历经80年,几代考古工作者在此接力发掘。2019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重启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性发现。

03 文字证史

展览为何命名为“太保墉燕”?答案藏在三件青铜器——作册奂鼎、作册奂卣、作册奂觯的铭文里。

“太保”是西周成王时期的召公奭,“燕”指琉璃河遗址所在的燕地,“墉”意为“筑城”。因此,“太保墉燕”意为“太保召公来到燕地建设都城”。

这些铭文是北京城市建设史最早的出土文献,实证了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墓主人“作册奂”可能是当时的史官,见证了燕都的建立。

04 青铜重宝

展览汇聚了琉璃河遗址考古出土的众多青铜珍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堇鼎和伯矩鬲这一对“鼎天鬲地”组合。

堇鼎通耳高62厘米,重41.5千克,是迄今北京地区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内铸有4行26字铭文,记载了堇奉燕侯之命去宗周向太保奉献食物的事迹。

伯矩鬲则以精美纹饰著称,全身装饰七个牛头,各具特色,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极为高超。

05 考古新发现

近年来琉璃河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人员首次发现了外城墙和外城壕,证实燕都拥有双重城垣结构。

这一发现使城址规模由原来不到60万平方米扩大到约百万平方米。这是西周封国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双重城垣,为探索西周国家形态与都城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和大型夯土水井,为厘清西周燕都的布局提供了新证据。

06 古今对话

展览不仅展示文物,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在展厅尾区,三家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设计方案等待观众投票。

这一设计让每位参观者都能参与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接续三千年前筑城者的薪火。

展览还运用数字沙盘、三维投影等科技手段,全景式还原西周燕国都城生活图景。观众可以通过互动屏细致观察文物细节,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8日。站在首博展厅内,看着那些三千年前的青铜器,我们不禁想到:北京城的故事,才刚刚翻开了第一章。琉璃河遗址的考古工作仍在继续,更多历史谜题等待破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历史   北京城   珍宝   遗址   源头   太保   西周   都城   铭文   发现   北京   青铜   青铜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