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河津古垛仰韶文化遗址考古新发现,引人瞩目的是遗址出土了6枚陶制或石雕蚕蛹,形态逼真,对研究古史记载中的嫘祖“养蚕缫丝”、丝织起源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古垛遗址,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古垛村南侧的台地之上,北依吕梁山,西眺黄河,南迎汾水。2022年12月至2025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运城市考古研究所、运城市考古队等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累计揭露面积2180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房址5座、灰坑139个、陶窑4座、火塘4处,出土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
房址为半地穴式,建造过程颇为复杂,与目前晋南豫西地区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型房址建造方式基本一致。灰坑集中分布,平面以椭圆形和圆形为主,有的坑壁上保留有清晰的工具加工痕迹。陶窑多仅存底部结构,由火塘、环形火道、窑室等部分组成。出土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陶器以钵、盆、罐、瓶、釜、瓮最为常见,彩陶有黑彩、红彩、白彩等,黑彩为主。
遗址出土了6枚陶制或石雕蚕蛹,石雕蚕蛹形态逼真,整体造型与现代家桑蚕蛹高度相似,展现出高超的雕刻工艺。目前,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蚕蛹,集中出土于晋南地区,夏县师村遗址、闻喜邱家庄遗址、河津古垛遗址均有发现,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对研究丝织起源及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古垛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汾河下游地区仰韶早期考古学文化发现的空白。遗址内不同类型遗迹之间反复叠压打破,也为研究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早中期聚落功能布局演变提供了典型案例。
并州新闻 记者 陈辛华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