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在崂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牺牲,调查后才知凶手竟大有来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周总理一生遇险数十次,但要论凶险程度,崂山遇刺绝对名列前茅。

1937年,周总理途经崂山时,一场针对他的刺杀拉开帷幕。

四周山上突然响起密集枪声,一群身份不明的人对周总理一行发动了猛烈攻击。11 名英勇的警卫战士为保护周总理,血洒当场。

这场刺杀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凶手又为何人?

崂山刺杀

1937 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公布,这不仅意味着国共两党重拾合作,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在中华大地升起。

当国人欢呼国共两党搁置分歧共赴国难时,很少有人知道,这场合作的背后,曾藏着一场差点改写历史的刺杀。

5个月前,代表共产党参与谈判的周总理在崂山遭遇伏击,11 名警卫战士用生命为他筑起了最后一道防线,使他从虎口脱险。

周总理的一生,始终与危险相伴。

从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直面枪林弹雨,到长征路上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他经历过数十次生死考验,但崂山之险,至今想来仍令人心悸。

时间倒回1937年4月25日,延安城外的山风带着初春的凉意。

周总理带着张云逸、孔石泉等20余人,乘三辆卡车秘密前往西安。

此时西安事变虽已和平解决,但合作细节仍需敲定,此行肩负着推动国共合作走向实质的重任。

为防意外,行程对外严格保密,可当卡车驶入崂山腹地,几声清脆的枪响突然划破寂静。

近200名武装人员从四周山头涌出,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砸向汽车。

警卫战士们嘶吼着冲出车厢,用简陋的武器构筑防线。

但对方占据地势优势,火力凶猛,战士们很快陷入被动。

周总理沉着地指挥突围,他的副官陈友才也在此时站了出来,他故意挺直腰杆大声发号施令。

他身形与周总理相似,此刻穿着整齐的制服,瞬间吸引了敌人的注意。

敌人的火力全集中到陈友才身上。

他中弹后仍靠在岩石后射击,直到再也支撑不住,倒在了血泊之中。

正是这片刻的拖延,让周总理抓住机会带着众人从山坳缺口冲出。

当援兵赶到时,11名警卫已全部牺牲,敌人也全都逃之夭夭,不见踪影。

这场伏击,比周总理经历过的任何一次险境都更凶险,而陈友才与战士们的牺牲,也成了周总理心中永远的痛。

真相背后的黑手

1937年4月25日,刺杀发生后,延安震动。

中共中央立刻派侦察高手谢滋群彻查此案。周总理的安全关乎全局,必须揪出幕后真凶。

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复杂,日军、国民党、土匪等都是怀疑对象。

不过,在谢滋群广泛反动群众的细致调查下,各种线索浮出水面,最终指向了附近的一伙土匪。

然而,虽然初步确定了凶手,但其背后是否还有幕后黑手、周总理一行出行的时间和路线是如何泄露的等问题,还亟待谢滋群查清。

土匪的伏击准确致命,而且遭遇抵抗之后毫无放弃的打算,这样的局面显然不是土匪拦路打劫这么简单。

之后谢滋群兵行险招,派出侦察员打入土匪内部。经过侦察员的不懈努力,事情真相被逐渐查明。

这伙人是以匪首李青伍为首领,以哥老会成员为骨干,盘踞在黄龙山一带,作恶多端,为害乡邻的土匪团伙。

最重要的是,这伙人并不是简单的以打家劫舍为目标的经济土匪,而是一群被国民党收买,执行刺杀红军、刺探情报的“政治”土匪。

而周总理出行的消息,正是李青伍派驻在延安的暗探,冯长斗刺探得到的。

1937年4月初,冯长斗通过潜伏在延安的关系,摸清了周总理的出发时间和路线。

李青伍认为这是向国民党邀功的机会,遂倾巢而出,在崂山设下埋伏。

他甚至盘算着,只要杀了周总理,就能凭“功绩”混个国民党军官当当。

好在周总理随行的警卫誓死抵抗,加上副官陈友才的主动吸引,让周总理逃过一劫。

周总理崂山遇险处

真相大白后,红军警四旅迅速出击,截断土匪退路后发起猛攻。

这股作恶多端的土匪很快被剿灭,李青伍被活捉后就地正法,冯长斗等泄密者也悉数落网。

从血泊中走出的坚守

1937年4月25日,崂山遇刺十分惊险,众多战士的牺牲让周总理十分难过,但这并没有让周总理有任何退却之意。

遇刺后第二天,周总理仍马不停蹄的赶到了西安,继续谈判工作。

国民党内心中是不想和共产党合作的,从崂山刺杀中就可见一斑。

国民党在谈判中也是屡屡和稀泥,整个谈判战线被拉的很长。

随后,周总理辗转上海、南京、庐山等地,为国共合作事业积极奔走,和蒋介石多次展开会谈。

经过多轮交锋,加上“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

国共合作最终在9月敲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起来。

周总理用坚韧与智慧,以大无畏的不退却之姿,将崂山的血色阴霾,转化成了推动民族统一战线的动力。

此后数十年,这份“不退却”的坚守贯穿了周总理的一生。

建国后,他身居总理之位,仍保持着当年的初心。

在万隆会议上,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新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

他用自身的外交智慧和人格魅力让全世界为之赞叹。

在三年困难时期,他走遍全国农村,与群众同吃窝窝头,倾听疾苦。

即便在晚年病重时,他仍伏案工作,处理国内外事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周总理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坚韧不屈,一心为公,舍小家为大家,百年之后连儿女都不曾留下。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的好总理”心里装着的永远是人民。

崂山的一声枪响,险些改写了中国现代史。

十一烈士用生命护卫的,不只是一位总理,更是一种理想、一条道路。

周总理其后数十年的奋斗与奉献,正是对烈士们最好的告慰。他从未因险阻而退缩,也从未因地位而变迁初心。

历史不会忘记崂山烈士,更不会忘记那位在枪林弹雨中走出的总理,如何以一生坚守,诠释何谓忠诚与担当。


参考文献:

劳山事件,延安日报,2023.3.22

周总理自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揭秘:周恩来崂山遇袭险丧命 谢滋群查找元凶【6】,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1年03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历史   崂山   警卫   凶手   来历   牺牲   土匪   延安   国民党   国共合作   战线   总理   烈士   侦察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