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用在44岁的上海游客董先生身上,让人忍不住捏一把冷汗。满心期待的五一登山之旅,却在距离山顶仅剩5级台阶的地方,差点酿成大祸。一步之遥的胜利,为何变成了10米悬崖的惊魂瞬间?
5月1日中午11点半,慈溪栲栳山景区的宁静被一阵焦急的报警声打破。董先生和4位朋友从上海专程赶来登山,眼看就要登顶,意外却突然降临。当时董先生因体力不支落在后面,在伸手抓住朋友递来的登山杖时,右手突然打滑。失去平衡的他,像断线风筝般向后仰倒,顺着陡坡一路翻滚,径直跌下10米落差的断崖!
救援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却因报警人无法提供准确位置,只能沿着登山步道展开“大海捞针”般的搜索。好在很快,他们在临近山顶的步道下方岩石处发现了董先生。幸运的是,斜坡上的灌木丛起到了缓冲作用,让董先生在如此惊险的坠落中,仅头部、背部及四肢有明显表皮擦伤,意识始终保持清醒。随后,消防员用担架将他抬下山,送往医院检查。经诊断,董先生并无骨折或内脏损伤,简单清创处理后便出院了。
复盘这场意外,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后怕。董先生跌落的地方,右侧本就设有两根钢索连接的护栏,可钢索25厘米的横向间距,竟成了致命漏洞。当身体失去平衡的瞬间,他就像被“瞄准”了一般,从这个空隙中直直坠落。而这,仅仅是因为在最后一刻的抓握失误!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宁波市119指挥中心数据显示,仅5月1日至2日短短两天,就接到4起户外遇险求助,意外跌落、踏空摔倒、迷路等状况频发。登山本是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乐事,可为何总有人在胜利在望时功亏一篑?是体力不支的疏忽,还是对安全防护的轻视?
古人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在登山这件事上,再谨慎都不为过。出发前做好体能评估,登山时握紧扶手、稳步前行,不要为了赶进度或拍照而冒险。景区设置的防护设施,或许存在不足,但我们自己的安全意识,才是最坚固的防线。希望董先生的这次惊险遭遇,能给所有热爱户外运动的人提个醒:山顶的风景再美,也比不上平安回家的路。毕竟,每一次安全抵达,才是旅行最好的结局!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