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重阳的暖意浸润“世界长寿之乡”,一场关于“孝亲敬老与老龄文明”的对话如期而至。

10月29日上午,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重阳”——“孝亲敬老与老龄文明”主题文化沙龙在江苏如皋举行。来自老龄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产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长寿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转化为“老龄文明”的建设成果。此次活动由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老龄文明智库主办。让“长寿之花”更
让“长寿之花”更加绚烂
解锁百岁人生“幸福密码”

作为全国闻名的“长寿之乡”,2024年,如皋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82.51岁 ,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的数量,远高于世界长寿乡标准。这一亮眼数据不仅是城市名片的生动注脚,更离不开如皋多年来在养老领域的深耕与担当。如皋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王鸣昊分享了如皋的探索经验与实践成果。王鸣昊提到,如皋始终坚持“善治赋能宜居”理念,以“世界长寿养生福地”的文化基因赋能全龄生活,建立起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全场景需求的保障体系。如皋的长寿IP,不是单一的“寿星多”,而是“基因+生态+文化+治理”的有机整体,是“自然之美、人文之盛、治理之优”的生动诠释。今天的如皋,正以长寿文化为纽带,推动银发经济、文旅融合、健康食品等产业协同发展,让长寿资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当百岁人生从愿景逐渐走向现实,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能为百岁人生铺路?复旦大学教授、营养研究院院长高翔从专业视角出发,为大家解锁长寿密码。素食老年人未来衰弱风险高,种花种菜有助于长寿、心血管健康、睡眠和脑健康,社交孤立不利于成为百岁老人……高翔介绍,其团队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前瞻性地调查了8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成为百岁老人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与生活方式最不健康的人相比,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最高的人成为百岁老人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高翔同时介绍,团队在如皋开启长寿和衰老研究队列建设,未来希望依托坚实的科研基础和产业合作,打造如皋长寿之乡的食物品牌。
从文化根源到科技前沿
共筑“老龄文明”美好未来

如何将长寿转化为每个老年人触手可及的晚年幸福,共同筑就一个“老龄文明”的美好未来?在对话交流环节,五位嘉宾围绕“孝亲敬老与老龄文明”主题,从文化、政策、社会、科学、产业等多元维度出发,描绘出一幅立体、生动的老龄文明图景。对话交流环节由南京师范大学创意创作院执行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张鹏主持。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现场解读了新时代“孝道”。她认为,“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典型代表。从字形看,“孝”字上为“老”、下为“子”,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以及期盼父母健康快乐的心愿。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孝”的实践方式发生了变化,如今,子女对待老人、让老人更快乐的做法与过去大不同,用契合现代社会的方式展现孝心,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事情。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具双向性,子女尽孝,老人也要给予孩子责任和关爱,双向互动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孝”从家庭向社会延伸,成为当代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

中国老龄工作专家、北京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从新的视角解读了“重阳”的含义:“重阳”就是“第二个太阳”。当人们进入老年阶段,在向年轻人倡导敬老的同时,更应引导老年人思考如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太阳”?这并非意味着进入衰老阶段,而是“新的太阳”已然到来,如何留住这份新的可能?这不仅需要社会层面的支持,经济层面、科技层面的力量同样不可或缺,它们将共同帮助人们充实、完善老年生活,以银发经济为契机,构建起更优质的新型美好社会。李佳认为,当前科技对养老领域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但整体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现阶段的养老科技应用,更多是将现有科技成果与老年人需求结合赋能,而非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重新研发全新产品与服务。不过,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新技术、资金的不断注入,养老科技领域正逐步迈向更精准、更贴合需求的发展方向。

“未来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技术发展,都离不开老龄文明理念的引领。”老龄文明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晶晶认为,提出“老龄文明”这一视角,最大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从“应对危机”转向“建构文明”,以积极态度重新解读老龄化社会中的变化与现象。她表示,积极老龄观是迈向老龄文明的关键一步。从老年人自身角度而言,保持积极老龄观,意味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持续保持社会参与,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应正视自己的需要,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从年轻群体的角度来看,积极老龄观表现在用一种积极的观念去看待老年生活,打破对于老年人生活和价值的狭隘理解。

南京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老年学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梁誉介绍了江苏关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打造医养康养结合,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方面的有效举措。“江苏在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减轻失能老人养老与照护负担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梁誉提到,过去五年,江苏养老制度与政策成效突出,“十四五”期间打造的“苏适养老”服务品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江苏样板和江苏智慧。

“真正的长寿,是‘有质量的长寿’,是‘有温度的长寿’,更是‘有价值的长寿’。”如皋市长寿研究会会长冒平总结了“健康长寿”的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有年龄数量;二是有生活质量;三是能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如皋开展长寿研究工作已有20年,其“长寿密码”藏在28字的宣传语里:好水好土好基因,多动多乐多孝心,善食善饮善康养,如意如寿如皋城。
从文化根源到科技前沿,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家庭细微情感,在场的嘉宾们共同品尝了健康的味道,体验了科技的力量,更进行了一场关于老龄文明的思想碰撞。活动最后,五位嘉宾与现场观众一同展望心目中的老龄文明社会。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在,这不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成为我们生活的现实。”
“从长寿到长寿之乡,到长寿之城,再到健康之城、活力之城。”
“生活健康从容,代际亲睦互助,社会托举有力,人人共享文明。”
“一个积极、健康、充分体现老年人自主性的社会。”
“老人活得久,过得好,这是幸福生活最好的答案。”
……

以重阳为序,从江苏出发,未来,期待更多力量加入老龄文明的“大合唱”,共同推动老龄社会从挑战走向文明,从应对走向建构,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在温暖、尊重与希望中,度过生命中最从容、最明亮的篇章未来。
本场主题文化沙龙全程在“老龄文明”微信公众号线上直播,学习强国、新华网、inJiangsu我苏、荔枝新闻、零直播、ai荔枝、交汇点新闻、紫牛新闻、现代+、新浪网、快手、如皋融媒等多家媒体平台也同步转播,全网点击量超800万,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记者/孟晓晴 摄影/黄磊)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