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钢:将持续推进自贸谈判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了《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10月3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实施意见》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要点速览:

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外贸产供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降低外贸产品碳排放量;

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

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绿色议题谈判;

制定发布一批重点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多双边合格评定互认合作;

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基于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等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

加快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

健全完善碳定价机制,扩大绿证绿电交易规模。

深入参与相关国际规则制定和标准制定

《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如何更深入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标准制定?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将重点从深度参与绿色贸易的全球治理、持续提升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绿色含量”、深化国内改革对接国际绿色标准三个方面着力,为绿色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将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重要的国际场合,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相关议题的讨论,主动分享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李成钢表示,比如,《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经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应,成为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将继续推动扩员和落实,同时切实履行在亚太经合组织环境产品清单的关税减让承诺,清单内产品关税已如期降到5%以下。

李成钢介绍称,在已经签署的自贸协定中,推动纳入了贸易与环境的相关内容。下一步将持续推进自贸谈判,大力推动双向市场开放、削减非关税壁垒、提升规则承诺水平,推动标准与合格评定合作,为企业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此外,李成钢表示,将对国际标准和经贸规则进行认真研究,并持续对接,推进在环境标准等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国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目前,商务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快与主要贸易伙伴实现标准互认。

更大力度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

产业绿色化、产品低碳化是绿色贸易的基础和支撑,通过推行绿色设计、普及绿色制造可以开发出更多绿色产品,加速产业绿色转型,为拓展绿色贸易注入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表示,从成效来看,工信部通过近年来工作,累计创建了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了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

《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王鹏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更大力度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快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升级。一是“源头”上推行绿色设计。应用轻量化、无害化、长寿命、易回收的绿色设计理念,重点面向电子、汽车等一些行业开发推广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装备等绿色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

二是“点”上建设绿色工厂。发挥绿色工厂在绿色转型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加快从标杆引领向更大规模的推广转变,计划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引导绿色工厂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三是“线”上培育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推动大型企业发挥龙头牵引作用,通过绿色采购等倾斜政策支持,提高供应商中绿色工厂企业的比重,带动整个链条绿色转型。

四是“面”上发展绿色园区。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提升计划,推动高新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同时要积极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应用

当前绿色服务贸易地位日益重要,金融将如何支持绿色服务贸易的发展?对此,中国 人民银行 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下一步, 人民银行 将继续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支持绿色服务贸易发展:一是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应用,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研发设计、物流运维、碳排放认证和评价、废旧资源回收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加大融资支持,降低轻资产、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三是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中国绿色资产。以金融业双向开放,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下一步, 人民银行 将继续完善可持续金融标准,进一步修订《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强化政策激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符合绿色贸易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多针对性金融服务,为绿色贸易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王信表示。

引导企业“走出去”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顺应绿色发展趋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稳步推进相关领域对外投资合作。李成钢表示,2024年,我国企业在节能环保清洁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已经达到25.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节能环保清洁类项目新签合同额接近500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18%以上,同比增长13%。截至目前,对外商签了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共16份。

《实施意见》特别提到要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对绿色发展的带动作用,下一步将如何引导企业“走出去”绿色低碳发展?对此,李成钢表示,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在拓展绿色投资合作领域方面。继续鼓励企业把绿色理念贯穿对外投资合作全过程,包括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海外绿色建设、生产、运营,加快与全球绿色产业链对接融合,深化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国际合作。

二是在完善绿色国际合作机制方面。将积极建立绿色低碳领域多双边合作平 台与 对话机制,商签更多绿色发展合作文件,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标准对接,推动海外高水平合作项目实施。还将支持企业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提升绿色投资规则和标准方面的话语权。

三是在打造绿色示范合作区方面。将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绿色化,建设绿色低碳型园区。以“绿色转型、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为发展目标,推动园区内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积极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努力减少碳排放,提升合作区绿色发展水平。

四是在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鼓励企业充分挖掘绿色基础设施市场机遇,高标准开展境外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应用绿色建材和绿色施工技术,打造“中国建造”的绿色品牌。

深入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制度

拓展绿色贸易不仅需要政策拉动,也需要市场拉动。如何通过认证手段引导和激励消费者选择绿色低碳产品,形成内需和外需的良性互动局面?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国焕新介绍称,目前,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已覆盖电器电子、家具、建材、快递包装、塑料制品、洗涤用品等122种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产品,共发出绿色产品认证证书近4万张,涉及获证企业8千余家,绿色产品认证已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推动行业绿色生产消费、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焕新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深入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支持外贸企业绿色发展。一是协同推进。围绕各行业绿色发展的需求,选定优先领域和重点区域,有序扩展认证范围,推动认证从产品向产业链、供应链拓展,坚持行业与区域并行推进,有效拓展绿色产品供给。二是强化监管。联合相关部门修订发布《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建立严格透明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措施,规范和净化绿色认证市场秩序,促进绿色贸易健康发展。三是宣传推广。加大宣贯力度,营造更好的绿色消费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大绿色产品认证的推广应用。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遵循国际规则,积极推动绿色产品认证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和中国绿色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马玲

编辑:杨致远

邮箱:fnweb@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财经   李成   产品   贸易   标准   金融   产品认证   国际   领域   工厂   下一步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