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应该都被这座桥刷屏了吧,桥面距离水面达625米,一通车直接荣获“世界第一高桥”,它就是贵州花江峡谷大桥,那我国为何要建造如此高的大桥呢?
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说的就是这里,根据资料显示,贵州的山地和丘陵占贵州总面积的92.5%,山头更是多达125.8万座,这样的地理环境让贵州建造了三万多座桥梁,直接让“山地王国”变成“高速平原”,堪称世界桥梁博物馆,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真不是说说而已.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造就是为了践行这一目标,因为贵州六枝特区和黔西南安龙县的六安高速,必须横跨北盘江上的花江大峡谷,作为我国最长的峡谷,绵延了80公里,如果能建成这座大桥,可以将两岸2小时的车程骤降至2分钟,效率提升高达6000%,沿线农产品运损率也能从35%降至了8%,或将让区域GDP年增速提升1.5%。
其次就是桥梁+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大桥开工之初当地就计划融合旅游,桥上做吸引力,桥下做生产力,就比如大桥塔顶是离江面近800米高的云端咖啡厅,桥下则是悬空600多米高的玻璃观光厅,还设置了长1400米的高空竞速跑道以及没有绳索回弹的束缚无绳蹦极——荡绳,距离黄果树瀑布也只有50公里,对于贵州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而花江峡谷大桥作为“世界第一桥”,在建造难度上自然不低,所以怂叔再带大家,简单看看这座大桥上运用的黑科技。
首先就是测风系统。花江大峡谷地形复杂,最窄处仅300米,最宽处达3公里,瞬时最高风力可达14级,相当于强台风级别,而大桥是由93个钢节段组成,每个梁段重量超200吨,为了能够掌握风的规律实现钢桁梁的精准对接,工程团队使用了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24小时自动采集风场数据,为大桥建设提供气象依据。
其次就是智能温控系统。为了让大桥在峡谷中“扎稳马步”,承担主梁重量的锚碇自然不容忽视,单个锚碇的混凝土浇筑量就达到了16万立方米。
然而大体积浇筑混凝土的水化热反应,会让内部释放热量与外部产生温差,如果不稳定控制温差就会导致锚碇开裂,影响整体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我国工程师采用了能精准控温的智能芯片和冷却水管,S型旋转的管道可以精准控制混凝土的降温过程。
而另一侧的山体没有空间放置庞大的锚碇,那我国工程师就直接以山为锚,把锚碇嵌入到提前挖掘的大山隧道中,这些新技术的使用,无不说明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不断提高。
9月28日,花江峡谷已经正式通车,大桥承重达到3360吨左右,1420米的主桥跨径和625米的桥梁高度,让花江峡谷大桥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算上桥塔高度更是能直接比肩哈利法塔。那这个国庆你去打卡这座大桥了吗,欢迎留言评论。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