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这么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别人家孩子拼了命想考第一名,你倒好,天天喊不想学?”“你都年级前十了,还厌学?矫情什么?”……这些话,是不是听着特别耳熟?很多家长一听到“成绩好的孩子也会厌学”,第一反应就是不信,甚至觉得是孩子在找借口、在无病呻吟。
可现实是,成绩越好的孩子,越可能在深夜里崩溃。 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学得太累了。他们不是厌学,而是厌倦了“必须优秀”的牢笼。
我们总以为,只要孩子成绩好,一切就都好。可你有没有想过,那个在成绩单上闪闪发光的“好学生”,可能正悄悄在心里喊救命?他可能比那个“差生”更痛苦,因为没人相信他痛苦。

成绩好的孩子,往往背负着更沉重的期待。父母以他为荣,亲戚朋友拿他当榜样,老师把他当尖子培养。可没人问一句:“你开心吗?你累不累?你是不是也想喘口气?”
他不敢松懈,不敢犯错,不敢说“我累了”。因为他知道,一旦成绩下滑,所有人的目光都会变。他不是在为自己学,是在为“别人眼中的优秀”而学。这种压力,像一座看不见的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更可怕的是,他连“崩溃”都不敢。别人会说:“你都这么优秀了,还有什么不满足?”于是,他只能把情绪藏起来,笑着继续学,哪怕心里早就空了。他可能每天按时上学、认真听课、按时交作业,可眼神里没有光,学习对他来说,已经不是探索,而是任务。
有些孩子,甚至用“假装厌学”来试探:如果我成绩下滑,你们还会爱我吗?如果我不再是“别人家孩子”,你们会不会终于看见“我”这个人,而不是“我的分数”?
可很多家长呢?一看到孩子说“不想学了”,第一反应就是:“你疯了吗?现在放弃,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于是开始讲道理、施压力、找补习班,恨不得把孩子塞回“优秀”的轨道。可你有没有想过,他不是不想努力,他是想被理解。

成绩好≠心理强大。 有些孩子,正是因为在学业上太成功,才更难接受“自己也会脆弱”的事实。他们习惯了被夸奖,一旦遇到挫折,反而更容易崩溃。他们不敢求助,因为“好学生”不能有弱点。
更扎心的是,很多家长把“成绩好”当成教育的终点,却忘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养出一个身心健康、有内驱力、能面对生活的人。可我们却用“好成绩”绑架了孩子,也绑架了自己。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别人家孩子”,长大后反而活得更迷茫?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训练成“考试机器”,却没人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处理情绪,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别把“成绩好”当成“一切都好”的证明。 成绩只是孩子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一个孩子可以考高分,但依然焦虑、压抑、没有自信。家长要做的,不是盯着名次,而是多看看孩子的眼神——他还有光吗?他还愿意和你聊心里话吗?他有没有除了学习之外的快乐?别等到孩子彻底崩溃,才后悔当初只看了分数。
第二,给孩子“做普通人的权利”。 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顶尖,也不是每个优秀的孩子都得一路高歌猛进。允许他累了可以歇一歇,允许他偶尔不想学,允许他“不那么好”。真正的爱,不是“你优秀我才爱你”,而是“你累了,我接住你”。当他知道,即使不完美,也依然被爱,他才敢真正放松,才可能重新找回学习的内驱力。
成绩好也会厌学,这不是矫情,而是警钟。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终点,不是一张成绩单,而是一个健康、有力量、能面对真实世界的人。
别让我们的骄傲,成了孩子的枷锁。也别让“别人家孩子”的光环,照不见他内心的黑暗。蹲下来,听听那个“好学生”没说出口的话。也许,他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补习班,而是你一句轻声的:“辛苦了,我懂。”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