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爆发冲突,马科斯下令平叛,第三国下场,准备接走杜特尔特

前言

9月21日,菲律宾20多座城市同时爆发抗议,起因是5450亿比索基础设施项目大面积腐败,警方出动防暴队伍,发射催泪瓦斯强行驱散,200多人被捕,其中包括年仅12岁的儿童。

就在马科斯下令平叛的同时,副总统萨拉突然宣布已有第三国同意接收前总统杜特尔特。

马科斯对待民众为何如此强硬?是哪个国家同意接收老杜?

编辑:M

5450亿比索打了水漂,愤怒民众包围马尼拉

事情要从今年7月说起。

7月28日,马科斯在国会发表第四次国情咨文,直接把防洪工程腐败摆上台面。

他当场点出政府实施了超过5500个洪水控制项目,总价值高达5450亿比索,约合95亿美元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更要命的是,马科斯承认其中大部分项目存在问题,简单说就是鬼项目满天飞,材料偷工减料,资金被层层扒皮。

话音未落,台风季又来了。8月下旬一场强台风登陆后,吕宋岛北部和中部地区连番被淹。

河流决口,社区泡汤,数百万老百姓家园没了影。救援队忙得脚不沾地,但堤坝塌方、排水系统瘫痪的场面,让人一看就知道那些钱没落到实处。

财政部估算显示,从2023到2025年,光洪水控制这块就丢了1185亿比索,约2亿美元

这数字一出,网上炸锅了。

推特和脸书上到处是受害者发的照片,泥巴裹身,行李箱漂着。教会和环保团体带头发声,学生组织也加入进来。

大家不光是抱怨,而是开始串联,商量怎么让声音传到马尼拉。

转眼9月上旬,组织者敲定了日子:9月21日,正好是1972年马科斯老爸宣布戒严的周年。

这日子选得有讲究,提醒人历史别忘。

抗议从黎明就开始,马尼拉的黎刹公园EDSA大道挤满人,宿雾、达沃、巴丹加斯等20多个城市也同步。

估计马尼拉就有13万人上街,全国总人数上百万。参与的从洪灾幸存者到白领、大学生,再到退休老人。

标语上写着"追回被偷的钱""关进监狱的不是我们"

起初挺和平,大家排队走街,喊口号,警察也只是围着观望。但下午人多起来,情绪高涨,有些地方开始乱套。

部分抗议者砸了银行窗户,喷漆墙上写腐败字样,甚至冲进酒店大堂翻东西。警方一看势头不对,马上出动防暴队。

橡胶子弹和催泪瓦斯齐上阵,街头瞬间烟雾弥漫。推推搡搡中,有人摔倒,有人被拖走。

结果呢,警察和抗议者加起来近百人挂彩200多人被抓,其中还有十几个未成年人,最小的才12岁

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两大家族撕破脸皮

马科斯政府反应够快的。

9月21日晚就定调:这些不是单纯抗议,而是威胁稳定的暴动。第二天一早,马科斯下令启动平叛行动

这词儿听着就重,等于给警方开了绿灯,在全市范围抓捕清场。

军队也拉响红色警戒,巡逻车到处跑,路障一拉就是一长串。平叛队分成小组,挨个街区扫荡,残余聚集点全端掉。

短期内,马尼拉街头安静了点,商店陆续开门,垃圾车开始清扫。

但这招儿治标不治本。

就在街头乱成一锅粥的当口,另一头杜特尔特家的事儿也冒头了。

9月22日,副总统萨拉·杜特尔特在日本东京一个活动上放话:已经有一个第三国原则上同意接收她爸。

前提是国际刑事法院批临时释放。她没说哪个国家,但强调谈判谈了好几个月,文件来回飞。

这消息一出,菲律宾政坛的裂痕更明显了。

要知道,杜特尔特家族马科斯家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2022年大选时联手上台,现在却反目成仇。

马科斯上台后没给萨拉国防部长的位子,只给了个权力小的教育部长。后来还让表弟把萨拉盟友阿罗约的副议长职务给免了。

萨拉直接骂马科斯的表弟是"无耻的怪物"

今年中期选举更明显,马科斯阵营只拿了6个参议院席位,杜特尔特阵营拿了5个

老杜自己还当选了达沃市市长,家族4个成员也当上官,可见势力还大得很。

现在马科斯被街头冲突逼得焦头烂额,杜家趁机抛出"第三国接人"的消息,就是要给马科斯添堵。

马科斯正说国内是"暴乱"要平叛,结果前总统要被外国接走,这不显得他这个总统压不住场面吗?

而且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已经在抗议,要求放了老杜。萨拉还呼吁组建"强大的反对派",明摆着要借民愤逼马科斯让步。

关键是马科斯还有软肋。

他家族几十亿美金财产被美国法院盯着,2031年才解禁,他不敢得罪美国。

一门心思抱美国大腿搞南海对抗,结果渔民不敢出海,鱼价涨得老百姓骂娘,民生问题越来越糟。

这种情况下,马科斯的平叛顶多能暂时把街头的人驱散,想彻底成功根本不可能。

海外法庭突然出手,杜特尔特成烫手山芋

说起杜特尔特的处境,那可真是一波三折。

老杜现在可不是没事人,国际刑事法院起诉他犯了3项反人类罪,涉嫌参与76起谋杀案

全是当年扫毒行动里的事儿,起诉书7月就签了,9月才曝光,庭审还因为他"多领域认知障碍"推迟了。

3月12日,杜特尔特被移交到海牙,在拘留所待了半年,律师团忙着申请临时释放。

他这时候要是能被第三国接走,等于躲开了牢狱之灾。

虽然萨拉没说哪国,但能跟杜家磨几个月谈成这事,肯定是跟他们有旧交情的国家,而且得敢跟国际刑事法院掰手腕。

目前来看,东南亚的盟友如柬埔寨东帝汶可能性大,文化相近接收难度小。

还有部分欧洲小国,如比利时也传过风声。但不管去哪儿,杜特尔特都得戴电子脚镣似的监督。

条件包括行动限制禁政令,杜特尔特去了那儿也得老实待着,不能插手菲律宾政事。

晚年日子比牢房强点,但也有限。

对马科斯来说,这事儿就更复杂了。

杜特尔特既是政治对手,又是潜在威胁。如果他仍留在本国,可能成为反对派动员的象征。

若被释放到境外,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际舆论压力,又能铲除一个政治劲敌。

但问题在于,哪一个国家愿意接下这块"烫手山芋"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接收杜特尔特意味着与国际司法体系的直接对抗,也可能承受来自西方国家的外交压力。

同时,这也是对菲律宾内政的深度介入,任何接收国都必须考虑与菲律宾政府的关系平衡。

更有意思的是,国际刑事法院网站上也更新了这个事儿,显示转移方案已提交。

这意味着整个程序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不再是简单的政治表态。

国际司法机构的介入,让这场政治博弈增加了新的变数。

一方面,它为菲律宾政治人物提供了新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也让菲律宾的政治斗争更加国际化。

这种外部司法力量内部政治的深度干预,正在成为小国政治的新常态。

对于东南亚地区来说,这种模式可能具有示范效应,其他国家的政治人物也可能寻求类似的国际庇护。

这将进一步复杂化地区政治格局,让国际司法与主权政治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

内忧外患齐袭来,菲律宾政坛风雨飘摇

到了这个地步,菲律宾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危机了。

这场风暴表面是腐败引发的民怨,实质是菲律宾政治体制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

5450亿比索的腐败规模看,这不是个别官员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制度失效。

防洪工程关系民生,偏偏在这个要命的领域出现大面积腐败,说明监督机制已经彻底失灵。

更要命的是,洪灾一来,豆腐渣工程立马现形,老百姓的愤怒可想而知。

马科斯-杜特尔特两大家族的恩怨,又把这场民生危机推向政治斗争的深水区。

两家本来是盟友,2022年联手上台,现在却为了权力分配反目成仇。

这种家族政治的特点就是零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很难找到妥协空间。

更复杂的是,国际司法的介入让事情雪上加霜。

杜特尔特因为扫毒行动被国际刑事法院起诉,现在要通过第三国转移来规避审判。

这种做法虽然在法律上可行,但在政治上却给马科斯政府制造了新的难题。

一方面,马科斯不得不配合国际司法程序,体现对法治的尊重;另一方面,他又要防范杜特尔特家族利用这个机会反击。

这就形成了一种"双重挟持"的困境:内部腐败引发民愤,外部司法施加压力。

马科斯政府既要应对街头抗议,又要处理国际关系,还要防范政治对手,可谓是腹背受敌。

从平叛行动的效果看,短期内可能压住街头的声音,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腐败的钱追不回来,洪灾受害者的损失得不到补偿,民众的怒火迟早还会爆发。

而且17万菲军虽然表态支持马科斯,但军队能否长期维持政治稳定,这个问题没人能保证。

历史告诉我们,军事力量可以维持短期秩序,但无法解决深层次的政治合法性危机。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模式可能在东南亚地区产生示范效应。

其他国家的政治人物看到杜特尔特可以通过国际转移规避审判,可能也会寻求类似的庇护。

这将进一步模糊国际司法与主权政治的边界,让地区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复杂。

对于菲律宾本身而言,内部腐败外部司法的双重压力将长期存在。

任何一次极端天气事件,都可能成为压垮社会稳定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在政治上,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家族之间的暗战,也注定会让菲律宾权力格局持续动荡。

这种结构性困境在短期内很难解决,菲律宾政治的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结语

这场政治风暴表面是腐败引发的民怨,实质是菲律宾政治体制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

内部腐败与外部司法的双重压力,将长期困扰菲律宾政治稳定,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新的危机。

小国政治的这种脆弱性,在全球化时代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你如何看待国际司法的介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8

标签:财经   菲律宾   下场   冲突   政治   马尼拉   国际   腐败   司法   比索   家族   街头   法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