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先说一个能让我瞬间“燃起来”的场景,看看你熟不熟悉:
晚上辅导一年级女儿数学,十道题能耗上一小时。我急得冒火,她抠橡皮、玩尺子,灵魂出窍。我压着火说:“快点写,别磨蹭了。”她不动。我提高嗓门:“你怎么老是这么不专心!”她眼圈红了。最后我往往以一句咆哮收场:“全班都会了就你不会!”孩子哇哇大哭,我气得肝疼。
这不叫辅导作业,这叫两败俱伤。

直到我读了《非暴力沟通》,才恍然大悟:不是孩子有问题,是我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
我以前说的那些话,句句是“刺”:
这些话除了发泄情绪,让孩子觉得被指责,对写作业一点帮助都没有。

后来,我学着用《非暴力沟通》里的一个万能沟通法:观察 - 感受 - 需求 - 请求。
举个例子:过去的我:“别玩橡皮了!快写作业!”——结果她更抗拒。现在的我:
你猜怎么着?她通常就会放下橡皮,拿起笔。不吼不叫,继续写作业。

为什么这样有用?

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在表达她没被听到的“需求”:
如果我们回应:“是不是觉得有点难?需要妈妈陪你一起想吗?”或者:“坐累了?我们站起来跳一分钟再继续,怎么样?”你会发现,孩子的对抗情绪,一下子就软化了。
非暴力沟通同样适用于对待自己。
以前气到内伤,我会骂自己:“连孩子都教不好,真失败!”现在我会对自己说:“我现在很生气(观察),感到有点挫败(感受),我需要平静一下(需求),我要去喝口水,深呼吸(请求)。”
哪怕一开始是“演”的,慢慢心态真的就调整过来了。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学区房”。

我们常说“好好说话”,其实不是说教或忍让,而是用“感受”代替指责,用“需求”代替抱怨。沟通的目的不是争对错,是让彼此感受到:我在你身边,我理解你。
如果你也在辅导作业中感到疲惫、焦虑,不妨试试这个方法。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说的话,孩子接收不到。
愿你家的每一个晚上,少一点火气,多一点理解。我们都在学习,成为孩子愿意沟通的妈妈。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