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先踩日本旗! 澳洲80年不原谅日本真相曝光, 这个国家惹不起!

//前言//

澳洲80年不原谅日本真相曝光,

战争纪念馆前投影日本旗帜,

每个人进门都要踩一脚!


澳洲80年不原谅日本的真相

历史应被铭记


澳洲看似与世无争,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历史中却铭刻着一部不容忘却的复仇史诗。


八十年来,其对二战的态度始终强硬,成为最不愿原谅日本的国家之一。


在其战争纪念馆的入口,甚至曾投影日本旭日旗图案,每一位参观者,无论国籍,都需踏足其上,方能入内。


图片来源:skeptics.stackexchange.com


这一决绝姿态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历史渊源与血泪记忆?


这一切,要从八十年前那场将澳洲从世外桃源拖入战火的致命空袭说起。


1942年2月19日上午9时58分,日军260多架敌机,向澳大利亚北部门户达尔文港倾泻了683枚炸弹。


对比珍珠港事件的556枚炸弹,这个仅有5800人口的小镇承受了更密集的轰炸。


官方文件显示,两次空袭共造成235人死亡,另有300至400人受伤。30架飞机被摧毁,港内9艘、港外2艘船只被击沉。


如今港口边的纪念碑,还密密麻麻刻满了遇难者的姓名,无声诉说着这场灾难。


图片来源:lant.nt.gov.au


日军选择达尔文港并非偶然,这里是盟军反攻东南亚的跳板,更是日本“大东亚共荣圈”野心的关键障碍。


在连克马来西亚、新加坡后,日军企图复制闪电战模式,却低估了澳洲人的反抗意志。


空袭发生后一周内,100万澳大利亚人报名参军。当时全国总人口仅700万,相当于每七人中就有一人扛起武器,连妇女和老人也组成民防队,持猎枪守卫海岸线。


这种全民皆兵的爆发力,深植于澳大利亚的建国基因。


1788年,英国将736名重刑犯流放至这片大陆,其中不乏叛军、银行劫匪、盗贼等“硬茬”。


在与原住民、荒蛮环境的搏斗中,唯有最坚韧者才能生存。平日温和的澳洲人,骨子里始终镌刻着绝境求生的本能。


图片来源:bbc.com


1942年7月,日军进攻科科达小径,企图夺取莫尔兹比港。


防守这条100公里山路的,是澳洲第39民兵营的800名青年士兵,平均年龄18岁,仅受过3个月训练,被戏称为“巧克力士兵”。


面对日军精锐的南海支队8000余人,这群青年用猎枪、长矛和手榴弹展开殊死抵抗。


士兵汤姆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每天都在死人……但身后就是家乡,退一步就是亡国。”


数月后援军抵达时,第39营仅剩32人存活,存活率4%。


他们的牺牲将日军拖入补给断绝的绝境:日军原计划7天攻克的道路,耗时42天仍未走完,最终因山洪与指挥官溺亡而溃败。


图片来源:lant.nt.gov.au


1943年盟军反攻阶段,澳军开启了复仇模式。


美军负责海上封锁,澳军则深入丛林“清理”残敌,他们拒绝接受日军投降,对举白旗者开枪,对装死者补刀。


当美军以《日内瓦公约》劝阻时,澳军士兵反问:“日本在南京屠城时讲过公约吗?在新加坡处决战俘的时候讲过公约吗?”


新几内亚战役中,20万日军被围困至仅1万人幸存,战俘营内又有近半数死亡。这种冷酷,源于达尔文港的硝烟、科科达小径的尸骨,以及6万澳洲军民的生命代价。


日本投降后,澳大利亚提出三大严正诉求:处决包括天皇在内的所有战犯、在澳本土举行受降仪式、独立审判东南亚BC级战犯。


东京审判中,澳方坚持追责天皇,最终使提交的148名丙级战犯全部被处决或终身监禁。


澳洲国徽上的鸸鹋与袋鼠,象征“只会前进不会后退”,恰如其对战争罪行的态度。


最后

八十年过去,

达尔文港的警报依然年年鸣响。

澳大利亚用历史证明:

文明需要獠牙守护,

正义唯有强硬方能存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历史   日本   澳洲   惹不起   真相   国家   日军   达尔文   澳大利亚   科科   战犯   公约   来源   澳洲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