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正式实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灭菌乳(常温纯牛奶)只能使用生牛(羊)乳,复原乳彻底被踢出了“纯牛奶”的阵营。
这个政策一出,掌声不少,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复原乳真的那么“糟糕”吗?营养差异并不大,何必一刀切?中小企业会不会因此被淘汰,造成市场过度集中?对消费者而言,价格会不会因此更贵?
首先,从营养角度看,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数据表明,复原乳和生乳在蛋白质、钙、维生素A、维生素D等核心营养上差别不大。但问题在于复原乳要经过多次工业加热,一些免疫蛋白、乳铁蛋白等“活性成分”会被破坏。这些成分虽然不影响基本营养,却在免疫力和健康层面有潜在价值。
中小乳企要么转型调制乳、饮料,要么就要砸钱养牛、搞牧场,难度可想而知。但站在宏观层面,这其实是一次供给侧优化,把那些长期依赖进口奶粉复原的企业清理掉,留下的是真正有奶源、有品质的玩家。
最后,关于价格。有人担心“喝好奶”会让钱包更痛。新规反而可能托底价格,让牧场养殖维持稳定,长远看并不会让牛奶贵到喝不起。
早上匆匆出门时,冰箱里那一盒常温奶就是一天的开始。或者在农村的孩子记忆里,娃哈哈AD钙奶的味道就是童年的营养补充。
复原乳并不是坏东西。在九十年代,中国奶源紧张,冷链物流不发达,很多孩子能喝到的第一口奶,就是用乳粉复原出来的饮品。它价格便宜、储存方便,确实帮过不少人。
但时代在变。现在的大城市,随便一家超市都能买到各种高端牛奶,有机奶、低温奶、零添加奶琳琅满目。
当你看到孩子轻轻拧开一盒纯牛奶,喝下去的是未经多次还原的生乳,背后其实是牧场的现代化管理,是冷链的普及,是整个行业几十年的努力。这种升级,不只是口感上的细腻,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提升。
所以,当新规说“纯牛奶必须100%生乳”时,这背后承载的,是一种对健康的承诺,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印记。
伊利的优势在于奶源。它在呼伦贝尔等地建了大量牧场,还通过旗下的优然牧业掌握了全国近10%的原奶产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有能力把控奶源安全,推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端牛奶,比如“金典”。
娃哈哈的代表产品AD钙奶,则是复原乳的典型。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孩子喝不起牛奶,AD钙奶就以低价+强化营养的方式填补了缺口。它的历史价值不可否认,但今天,如果仍让复原乳打着“纯牛奶”的旗号在市场横行,就与现实条件脱节了。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复原乳在历史上有功劳,但在今天,它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站在今天回望,复原乳的“退场”不是一种否定,而是一种时代进步的必然。
或许有人会担心行业过度集中,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头部企业的规模化运营和标准化奶源管理,恰恰能保证品质与安全。或许有人惋惜复原乳的“退役”,但正是它撑起了中国乳业最艰难的阶段,如今功成身退,也是顺应趋势。
更重要的是,新规并不是让复原乳“死去”,而是让它回归合适的位置。它依然可以存在于酸奶、奶酪、冰淇淋等产品中,但必须清晰标注,让消费者做出知情选择。这种透明化,才是消费升级的核心逻辑。
“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二十年前,这是一个梦想。今天,当“纯牛奶”真正做到百分百生乳时,这个梦想已经更进一步接近现实。
复原乳的历史,是中国乳业从稚嫩到成熟的一段缩影。如今,随着标准的升级,复原乳逐渐退出舞台,意味着中国乳业已经进入一个更高品质、更国际化的新阶段。这是一场行业的洗牌,更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升级。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