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中国人的海上辉煌,停在了郑和下西洋。后来我们就成了“陆地大国”,对海洋几乎没了存在感。
但你知道吗?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全球三大海军强国之一,拥有三艘现役航母,从黄水走向深蓝。百年海军梦,终于圆了。
可这过程,真不是一帆风顺的。
1894年的一个冬天,颐和园张灯结彩,慈禧太后在那儿热热闹闹地过六十大寿。
就在同一天,清军在辽河战场全线崩盘,甲午战争彻底败北。
很多人说,是慈禧把海军军费拿去修颐和园、办寿宴,才导致北洋水师败得那么惨。
其实也不全是这么回事。
那时候是有官员为了讨好太后,打着北洋水师的旗号去筹钱修园子,但根源问题,是更早之前就埋下了。
1891年,户部尚书翁同龢上了一道奏折,说北洋水师花钱太多没啥大用,建议别再买新舰了,结果光绪皇帝居然同意了!
而日本那边呢?勒紧裤腰带,拼命发展海军,舰炮、火力、航速全面超过我们。
这场甲午海战,不是打输了,而是根本打不起。
当年“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就这样被活活拖死了。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
那天,整个“海军”就13个人,三辆吉普车就能装下全部兵力。
司令张爱萍说:“13人可以发展成13万兵马。”
说这话时没人信,但他真的说对了。
那年,解放军封锁长江,英国人不服,派“紫石英号”军舰硬闯,结果被我们一炮打得搁浅。虽然赢了,但也被嘲讽为“大炮打军舰”,说明我们距离真正的海军强国,还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早在60年代,苏联海军就意识到,光靠潜艇是不够的。
古巴导弹危机那年,180多艘美国军舰把古巴海域围得水泄不通,一艘苏联潜艇被逼得上浮投降。
从那以后,苏联才开始搞航母,但也没搞出什么太强的型号。
而中国呢?那时候别说航母,连造船工业都刚起步,啥都得靠进口、模仿、拆解研究。
1980年,中国海军副司令刘华清去美国访问,站在“小鹰号”航母前,仰头看着庞大的舰体,咬着牙说了一句:“中国不搞出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
这句话,后来成了中国航母梦的起点。
1984年,我们从澳大利亚买下了“墨尔本号”退役航母,虽然早就不能用了,但舰载机弹射器、阻拦装置这些宝贵的数据,全靠它给我们解了渴。
1985年,又有4艘轻型航母被拆解拖到广州黄埔船厂,专家们连夜拍照、测绘、拆样本,30天搞定一套技术资料。
中国的航母梦,就是靠一堆报废铁皮,一点点拼起来的。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瓦良格号上。
这艘苏联的航母,建了68%就烂尾了。苏联解体后没人接手,船厂急得直跺脚:“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苏联。”
这时候,中国出手了。
2000年6月,瓦良格号启程回国。一路上困难重重,尤其是土耳其海峡那一关,对方开出20条苛刻条件,还要10亿美元保证金。
但靠着希腊的支持,咬牙过关。
2002年,瓦良格号抵达大连,10年后,改建完成,正式成为中国第一艘现役航母——辽宁号。
这一天,中国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辽宁号服役那年是2012年,紧接着:
2013年,山东号在大连开工;
2017年下水;
2019年服役;
2022年,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号下水!
短短十年,中国从“没有航母”到“三舰在列”,完成了从近海走向远洋的惊人跨越。
今天的中国海军,已经是东半球最强,全球海军三强之一。
还记得当年邓世昌为国捐躯后,光绪帝写了副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一句,当时听来悲凉,今天听来激昂。
百年前,我们输在甲午,输在落后、输在短视、输在内斗。
百年后,我们用三艘航母扳回一城。
曾经的屈辱,今天的荣耀;曾经的梦想,今天的现实。
但这不是终点。
中国海军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从13个人起步,到三艘航母入列,这是一段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逆袭之路。
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见证。
而下一代人,将站在我们打下的基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深蓝之梦,从未远去。只是这一次,我们真的准备好了。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