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不少人以为“多穿点”就能护心,却忽略了寒冷对心脏的潜在威胁。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孙佳音提醒:低温不仅会让血管“紧绷”,还可能增加血栓风险,尤其是中老年人、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更需针对性防护。今天就从“寒冷伤心的原理”说起,教你用保暖、运动、饮食3招科学护心。
一、为什么冬季心脏更“脆弱”?
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关键环节:
1. 血管收缩,血压飙升:人体遇冷时,交感神经会自动“激活”,促使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这会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随之升高——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出现收缩压骤升20-30mmHg的情况,直接加重心脏泵血负担,甚至诱发心绞痛。
2. 血液黏稠,血栓风险升高:低温会让血液流速变慢,同时血小板活性增强,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如果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里有“斑块”),血栓可能堵塞血管,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问题。
此外,冬季人们常因怕冷减少外出,活动量下降,加上饮食中高油高盐食物增多,也会间接增加心血管负担。

二、护心关键3招:保暖、运动、饮食这样做
1. 保暖:重点护3个“关键部位”,别等冷了再穿。
保暖不是“裹得越厚越好”,而是要精准护住血管密集、容易受凉的部位:
头部+颈部:头部血管丰富,颈部有颈动脉窦(调节血压的关键部位),受凉会直接刺激血管收缩。建议出门戴帽子(首选针织帽、雷锋帽),搭配围巾或高领毛衣,避免冷风直吹颈部。
手部+脚部:手脚是末梢循环的“末端”,低温时容易缺血发凉,进而反射性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出门务必戴手套(优先选加绒防水款),穿厚袜子+防滑棉鞋,回家后及时用温水(38-40℃,别用烫水)泡手泡脚,促进循环。
胸部+腹部:胸部受凉可能刺激心脏,腹部受凉则可能影响消化(间接影响代谢)。建议穿贴身的保暖内衣,外搭羽绒服或棉服,避免穿露腰、低领的衣服,尤其是老人和女性。
另外,注意“循序渐进保暖”:从室外进入温暖室内时,别马上脱外套,给血管适应时间;早晨起床时,先穿好厚睡衣再起身,避免突然暴露在低温环境中。
2. 运动:避开2个“危险时段”,选对强度
冬季运动最怕“猛动”或“不动”,正确做法是“选对时间、控制强度”:
避开2个高危时段:① 早晨6-8点(血压高峰期,且气温最低);② 雨雪天或大风天(外出易受凉,路面滑易摔倒)。推荐运动时间:上午10点后、下午3-4点(气温较高,光线充足)。
运动前先“热身”,强度别超“微出汗”:低温下肌肉僵硬,直接运动易拉伤,建议先做5-10分钟热身(如原地踏步、扩胸运动、关节环绕),待身体微微发热再开始。
推荐运动: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以能正常说话为准)、太极拳、室内瑜伽、爬楼梯(家住3-5楼可走楼梯,避免爬高层);避免高强度运动(如快跑、冬泳),以免心率骤升加重心脏负担。
运动后别马上脱衣:运动后出汗,毛孔张开,突然脱外套易受凉。建议先擦汗,穿件薄外套保暖,等心率恢复正常(大概15-20分钟)再换衣服。

3. 饮食:多吃2类“护心食物”,少碰3种“伤心习惯”
冬季饮食讲究“温热护阳”,但要避免“高油高盐”的误区,推荐这样吃:
多吃2类护心食材:
温性高蛋白食物:如瘦肉(牛肉、鸡肉)、鱼类(三文鱼、鳕鱼,富含Omega-3,辅助调节血脂)、鸡蛋,帮助增强抵抗力,维持血管弹性;
高纤维温热食材:如燕麦、红薯、菠菜、萝卜,煮成粥或汤(如燕麦小米粥、萝卜排骨汤),既能保暖,又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血脂堆积。
三、出现这些信号,及时就医!
如果冬季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心脏发出的“预警”,别拖延:
频繁头晕、头痛,血压波动明显(如收缩压持续超过160mmHg);
胸部、肩背或下颌出现压迫感、疼痛感(尤其活动后加重);
手脚冰凉伴随麻木,或走路时腿部酸痛(可能是下肢血管堵塞)。
冬季护心,关键在“预防”——把保暖、运动、饮食的细节落实到日常,比临时吃药更有效。尤其是有心血管基础病的朋友,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心率,按医嘱服药,平安度过这个冬天~
#冬季#血栓#冠心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开方儿#开方儿中国行#心内科#孙佳音#北京安贞医院#熬夜#心率紊乱#血压飙升#供血不足#高盐饮食#时间补偿心理#社交娱乐诱惑#侥幸心理#补充水分#深呼吸#及时就医#固定作息
免责声明:1.个体差异请遵医嘱,特殊人群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2.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和设计图片,我方并非此类图片的原创者,所引用的图片素材的知识产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指导专家


编辑:于航
图文:于航
监审:高洪刚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