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楼下,遇到一对母女,小女孩在下坡路上快跑了几步,一下子摔倒了,嘤嘤地哭起来。
身后的妈妈上前扶起小女孩,一脸耐烦地说:“行了,别哭了,又没破皮,有什么好哭的!”
似乎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孩子哭,是胆小、失败、懦弱的表现。
所以,当孩子无论是委屈哭、痛苦哭,还是委屈哭、伤心哭的时候。
父母通常会立刻说:
不哭不哭;
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不许哭;
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反正,想让孩子赶快停止哭,还耳边清净。
也认为,当孩子不哭了,笑了起来,这个麻烦事就过去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小时候不被允许哭,对“哭”确实有种羞耻感。
以至于现在闺女一哭,我就会烦躁,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想方设法的让她停止哭泣。
后来,我发现自己烦躁,是因为我在慌张、在害怕,而没有真正去共情她(光顾着自己慌张了)。
慌张什么呢?从小被责备的我,看到闺女哭,就本能的给自己担责。
觉得闺女哭,是我有什么没做好。
她继续哭,是我没有能力开解她,我没做好就会被责怪(虽然并没有人会责怪我)。
在发现这一点后,我逐渐能在闺女哭的时候,本能的慌张一刹那,然后就提醒自己,这不是我的错。
然后就不慌不烦了,这时我才能真心实意的去共情孩子。
孩子哭,也不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不允许孩子哭的背后,其实是父母的不自洽,觉得孩子哭,意味着失控,自己先烦躁起来。
咱们首先要稳定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让孩子慢慢平复下来,一起面对问题。

我会告诉闺女,难过了哭很正常,但哭的时候脑袋发晕,更想不出办法解决问题。
不如先控制一下,我俩一起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再哭也不迟。
千万不要离开孩子,甚至跟孩子说:你哭够了再来找妈妈。
而是妈妈陪伴着、拥抱着,等待孩子安静下来。
不然就和“哭声免疫”没什么区别了。
我闺女,如果她哭的时候我要走,就会更害怕、更哭得用力了。
她需要我帮她擦眼泪、需要我安抚、需要我抱一抱,才能安静下来,才能有安全感。
最不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哭有什么用?”
哭没有什么用,但能缓解情绪。
而情绪的缓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这样的情绪输出,而不是把这样的情绪压抑在自己内心。
想到一句歌词“可以脆弱,可以是不完美的。”
孩子敢于展示了自己的软肋,敢大声哭泣,那一定是有了完全心安的安全感。
放平心态去看待孩子一切好的、不好的情绪。
简单来说,就是给孩子安全感,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
孩子大哭时,聪明的父母从不说“别哭别哭”“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是做这3件事。

孩子哭的原因,我们可能无法准确知道,可当孩子哭的时候,可以做到这3件事:
其实很羡慕那些成人以后,遇到困难哭一场就能重样振作的人。当一个人非理性哭的时候,只是需要被安抚而已。
小孩子亦是如此。
孩子的哭,是一种情绪修复的方法。
这意味着,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的情感帮助和支持。
咱们要做的应该是:不阻止孩子哭,允许和肯定孩子的情绪,给予他们一个安慰、一个拥抱。
哭,是孩子的本能反是疗愈自己的能力,抱抱孩子比说什么都强。
哭不能解决问题,但能缓解情绪。
当孩子哭了的时候,我们父母下意识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哭不哭。
可孩子特别难过的时候,哭出来何尝不是一种发泄方式呢?

孩子哭,从来不是为了要怎么样?只是单纯的很伤心,想发泄发泄情绪。
真实的哭,比讨好的笑更有美好的力量。
喜怒哀乐,乃人生本色和常态而已!
记得有时候看电视剧的时候,跟着演员默默流泪。
其实也没啥难过的情绪,就是有时候需要哭一哭排解一下压力,哭完身体就舒服了。
其实,痛快地哭一哭,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还会遇到想要哭一哭的时候,我选择去没人的地方待着。
经常收藏一些催泪又温情的电影,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次,哭一次,心态就会好很长时间。
我从不认为,哭是不好的事情,让自己先放松一下或者发泄出来,才是要紧事。
哭,在某种程度上,需要的也是一种表达情绪的安全感和自由感。
所以,对孩子最好的安慰,从来不是“不哭不哭”,而是“想哭就哭”吧!
想哭就哭吧,就像乌云密布时,下场大雨,天就晴了。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