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豪赌大溃败,给全世界提了个醒:中国行我也行,纯粹是幻觉

7月,伦敦金属交易所镍价跌至近五年新低,全球产业链安全的“底牌”被掀开。国际能源署刚刚发布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8%,但印尼镍产业,产能过剩、裁员潮、关停潮一夜爆发。全球金属市场的剧变,直接映射出资源型国家的幻觉与困局。

镍霸神话崩塌:一场以资源为筹码的豪赌

2020年,印尼政府挥刀自宫,宣布禁止出口原镍矿,强制全球资本、技术、产业链集体落地本土。镍产业成为国运之锚,年度出口额飙升至300亿美元。苏拉威西岛上,冶炼厂灯火通明,全球60%镍矿资源牢牢握在手中。

短短四年,印尼精炼镍全球市场占有率从不到10%跃升至65%。产能已达220万吨,在建产能150万吨。国际买家一拥而上,中资、欧美资本、东南亚资金竞相涌入。镍价一度高企,印尼政府的“欧佩克梦”似乎近在咫尺。

产能扩张带来的隐患很快显现。冶炼厂如雨后春笋般膨胀,印尼本土矿石供应远远跟不上。印尼不得不从菲律宾进口镍矿,补给自家工厂。市场开始怀疑,资源红利还能撑多久。

全球市场的敏感神经被拉紧。镍价断崖式下跌,7月跌至每吨14000美元,逼近印尼大部分工厂的成本底线。一夜之间,裁员、停工、限电成为常态。印尼的产业神话,轰然崩塌。

中国国内镍储量仅占全球5.6%,江西占比45%。国内探明储量900万吨,产能扩张缓慢,五年起步。2030年预期产能225万吨,需求250万吨。电池荒或在2027年爆发。不锈钢厂、电池厂早已在市场上争抢镍资源。

回收体系逐步发力。宁德时代等企业推动废旧电池回收,单体镍回收率可达95%,整体回收利用率却不到30%。政策层面大力推进低碳冶炼,生物冶金新技术有望将成本降低20%,但环保掣肘明显,新一轮试点数据需等待2026年才能见分晓。

电池技术路线的转变更为关键。磷酸铁锂电池异军突起,对镍的依赖度骤降。中国电池产业链持续升级,技术创新与回收利用成为镍资源安全的“双保险”。2024年底,国家趁镍价低迷,储备一级镍增加10万吨。

中国没有选择和印尼“硬碰硬”,而是用技术迭代和循环经济将对方的“王牌”变成“可有可无”。政策、技术、产业协同的组合拳,极大削弱了对印尼镍矿的依赖。

“抄作业”困局:全球资源型国家的集体迷梦

印尼并非孤例。越南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在美方力捧下高调进军稀土产业。澳大利亚也投入巨资,建设稀土加工厂,打造关键矿产战略储备。资源有了,技术却始终无法突破。越南、澳大利亚的稀土,最终还要送到中国加工。

产业链的“天花板”不仅是资源,更是提炼和深加工的能力。中国稀土产业全球占比超九成,靠的是数十年技术积累和产业协同。越南、澳大利亚难以撼动中国主导地位,只能徘徊在产业链底层。

印尼希望复制中国稀土“定价权”,打造镍的“欧佩克”。现实却是,经济高度依赖单一资源,全球市场波动一来,产业神话瞬间破灭。印尼6月底试图拉拢美国、特斯拉,寻求用镍换订单,但美国电池技术依然倚重中日韩,印尼的筹码根本无法撼动全球格局。

国内市场的焦虑并未消解。2030年镍需求250万吨,产能225万吨,缺口25万吨。2027年或现“电池荒”。产业链安全依赖的不只是资源,更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镍价的剧烈波动,最终影响到电池成本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消费者、企业、政策多方的共同焦点。

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必然选择。扩产需要五年以上,技术升级、环保试点、回收体系建设同步推进。每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可能成为全局风险点。中国的应对经验,是全球唯一能在资源、技术、政策三线协同的案例。

中国的“储备思维”让产业链更加稳固。2024年底,趁国际镍价低迷,国家储备翻倍,为未来市场波动提前布防。政策红利加持下,低碳冶炼、循环经济成为新风口。

产业链安全成最大命题

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际镍价跌幅高达23%,创下近五年最大单季跌幅。印尼因产能过剩、出口受限,精炼厂大面积裁员、关停,成为全球资源型经济体的“警钟”。资源优势一旦失衡,市场价格对资源型国家的极端不利后果暴露无遗。

中国的产业链安全经验,已成为全球研究对象。技术创新、回收利用、储备管理、政策协同,多重机制形成强大韧性。电动车市场持续繁荣,但镍资源焦虑加剧,传统思路已难以应对新时代产业链风险。

越南、澳大利亚“学中国”失败,证明有矿≠有产业。真正的产业安全,在于掌握技术主动权和高效回收利用能力。全球镍产业格局正在重塑,短视的资源豪赌已成过去。

中国模式不可复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的动态进化与全局协作。资源型国家盲目扩产,忽视技术与产业深度,终将为自己的短视买单。全世界都在寻找“下一个中国”,但“下一个中国”永远叫中国。

镍、稀土、锂等资源的未来比拼,将是体系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的比拼。中国用几十年积淀,完成了从资源依赖到技术引领的蜕变。任何外部“抄作业”行为,只会在产业链底层泥足深陷。

印尼的豪赌已成溃败。全球市场和政策博弈的压力下,资源型国家必须正视产业升级的现实瓶颈。依靠资源输出、幻想“定价权”,不过是一场幻觉。世界只有一个中国,未来的产业链新规则,也将由创新者和协同者主导。

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7-16 06:53:特朗普称与印尼达成协议,“首次向美国开放整个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财经   印尼   中国   幻觉   全世界   产业链   资源   全球   产业   稀土   技术   产能   越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