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失了大半年之后,巴菲特再度回归,而这一次,他的回归似乎带着一种特殊的信号,仿佛预示着2025年的市场正处在一场巨变的前夜。
很多人不禁要问:巴菲特此次回归究竟意味着什么?未来十年的股市真的会陷入漫长的寂静,回报率趋近于零吗?
巴菲特的现金储备之谜
伯克希尔目前高达34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震撼着金融市场。这笔现金储备相当于公司市值的三分之一,在市场涨跌声不断的当下,巴菲特却一直保持沉默。
他在出售1300亿美元资产后,并未将这笔巨款立即投入股市,而是选择将其投入美国短期国债,获取4%至5%的年化收益率,每年能稳定赚取140亿美元的收益,且风险几乎为零。
巴菲特的这一操作,无疑给投资者们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当前市场上的股票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甚至连他自己公司的股票都不值得买入。
回顾历史,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新贵带动了一波疯狂的估值上涨,市场陷入极度狂热之中。1999年,巴菲特在股东信中发出警告,指出股价已严重脱离公司基本面,股票投资者对未来回报预期过于乐观甚至疯狂,并预测接下来的十年将是失落的十年。
当时,他的观点遭到了众多人的质疑,被认为是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然而,事实却残酷地证明了巴菲特的先见之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标普500在随后一二年的年均回报仅2%,甚至低于通胀率。
如今,巴菲特再次重仓短期国债,与1999年的操作如出一辙。那么,这一次历史会再度重演吗?
市场指标亮起红灯
衡量股市估值水平的“巴菲特指标”,即美国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除以美国GDP所得的比率,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了140%,显示市场被严重高估。
每当该指标超过百分之百,就进入警戒线,随时可能引发市场修正。截至目前,这一指标已高达188%,与巴菲特的操作释放出同样的信号——美国股市已严重脱离经济实际价值。
另一个由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席勒提出的“席勒市盈率”,通过当前标普500指数价格除以过去十年企业平均盈利得出倍数。
这一指标在历史上多次准确预示市场泡沫,当超过16倍时,市场进入高风险区域,而现在该比率高达34倍,几乎是历史均值的两倍。这两个重要市场指标同时亮起红灯,市场回调似乎已不可避免。
尽管近期市场价格起伏较大,但企业估值依然居高不下。市场仿佛陷入了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价格有所下跌,另一方面估值却没有相应降低。这背后反映的是投资者复杂的心态。
就如同巴菲特所比喻的,市场如同舞会上的灰姑娘,每个人都知道午夜钟声会敲响,魔法会消失,但没人愿意提前离场,都希望能在最后一秒逃离。
当前的AI热潮、绿色能源以及加密货币狂潮,让投资者沉浸在赚钱的刺激中,即使市场有所回调,恐惧开始蔓延,大多数人依然不愿离场,害怕错过下一波上涨。而巴菲特则站在门外冷眼旁观,等待着市场回归理性的那一刻。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市场一片恐慌,优质公司股价也纷纷腰斩。然而,巴菲特却凭借着提前储备的数十亿现金,果断出手,投入200亿美元买下高盛等被严重低估的公司资产,赚取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巴菲特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独立性,无需向任何人交季度财报,这使得他能够在市场狂热时按兵不动,在市场恐慌时果断出手。他不追求短期收益,不做空市场,也不参与高风险投机,只是耐心等待真正的投资机会。
普通投资者的借鉴之道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有着诸多值得借鉴之处。首先,要保持理性,不被市场的恐慌或兴奋情绪所左右。理解巴菲特不作为背后的深意,价值并非每天都有,因此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持续积累每月的结余,为投资储备资金。
其次,要保持流动性,保留一部分现金,避免将所有资金都投入市场。可以在平均成本法投资之外,将自由现金流攒下来等待机会。
再者,要专注于投资自己理解且估值合理的公司,不盲目跟风。最后,要有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机会并非天天都有,但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降临。
巴菲特2025股东大会透露的关键信息
在2025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再次成为焦点。由于今年年底他将正式退休,此次大会他几乎毫无保留。在贸易政策方面,他直接批评美国当前将贸易作为武器的做法,认为这是严重错误,长期保护主义只会反噬自身,支持贸易和全球化。
对于投资日本五大商社,他表示长期看好,伯克希尔将长期持有其股份,未来50年、60年都不会出售。当被问及伯克希尔持有大量现金却不投入股市的原因时,他明确表示是因为尚未找到好机会,一旦有合适项目,会毫不犹豫地投入资金。
在AI领域,尽管全球AI指数涨幅惊人,但伯克希尔依然谨慎观望,几乎没有AI配置,再次体现了巴菲特不追热潮、等情况明确再下注的投资铁律。
此外,巴菲特还强调了美国目前财政赤字水平的危险性,指出需警惕潜在的通胀风险和美元贬值,伯克希尔将选择避险,不持有可能贬值的货币。
大会尾声,巴菲特郑重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卸任伯克希尔CEO,公司已提名副董事长阿贝尔接任,他将继续担任董事长,卸任后仍会偶尔给出建议,但最终决策权将交给阿贝尔。
回顾巴菲特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生涯,他的每一次行动都深刻影响着市场。他的3410亿美元现金储备并非出于恐惧,而是源于他的投资纪律。
十年,市场或许充满挑战,但每一次危机也都是财富重新分配的起点。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不需要成为巴菲特,也不需要拥有亿万身家,只需要一颗冷静的头脑、一份坚定的纪律和对未来的信心。
#财经##经济##股票财经#
文章来源:艾財说imoneytalk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