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国际核聚变与核能源产业大会将召开
2025中国国际核聚变与核能源产业大会将于7月16-17日召开,展会展示核能源与核聚变相关内容、核电站相关展示、核燃料循环和核安全设备等。
点评: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政策不断落地以及国内招投标加速,核聚变技术的工程化与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坚定看好可控核聚变全产业链投资机会。1)长期来看,核聚变被誉为“终极能源”,具备能量密度高、清洁环保、原材料易得等优势,能有效解决传统能源的诸多问题,是未来能源的必然选择。2)中期来看,2025-2030年全球进入实验堆建设高峰期,我国在超导材料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突破显著,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3)短期来看,行业政策信号明确,国内招投标不断落地。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核聚变当前正处于投资加速的过程中,中美均大力发展,核聚变将迎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
利柏特承接的核电气体分离装置用于核电制氦,是热核聚变实验堆辅助装备之一。
航天晨光瞄准核聚变能源战略方向,与国内核聚变行业的科研院所深度绑定,形成技术创新能力与工程实施能力深度整合的协作模式,并承制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核聚变试验装置BEST关键部件杜瓦系统,突破了超大型装置高精度装配制造的关键工艺瓶颈,填补核聚变国际空白和中国核电(裂变领域)的国内空白,力争形成核聚变高端装备技术制造体系。
苹果或将从2027年开始发布多款Apple Vision系列和智能眼镜产品
据媒体报道,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发布Apple Vision系列和智能眼镜预期路线图(2025-2028),其预计苹果不会在2026年推出任何新头戴设备,并计划从2027年开始发布多款产品。苹果将头戴式设备视为消费电子产品的下一个主要趋势。在苹果的头戴式产品中,首先大量出货的产品有望是类似雷朋的智能眼镜,预计2027年的出货量将达300万至500万台或更多。
点评:随着更多品牌厂商的加入,以及AI智能眼镜产品落地,预计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达到550万台,同比增长135%。方正证券表示,AI智能眼镜作为AI应用落地的最佳载体,驱动智能穿戴设备迭代升级。AI智能眼镜既弥补了XR设备在佩戴舒适性上的不足,又开创了更契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交互模式。AI眼镜市场正由初探期向高速发展期迈进。
智立方作为苹果公司光学识别、光学感应测试设备领域的核心供应商,深度参与苹果公司各类新产品光学功能测试领域的设备研发。公司有AR眼镜测试设备等产品。
清越科技的硅基OLED产品围绕AR/VR、FPV眼镜和红外瞄准测距等行业进行布局和拓展,与各行业的头部客户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2024年度,公司的0.71英寸、0.6英寸和0.39英寸硅基OLED产品在多个不同应用领域实现了批量出货。
金融服务新型工业化增量政策酝酿出台
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新型工业化的相关政策有望研究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事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服务新型工业化,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去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增量政策预计将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等领域。
点评: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国内工业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有望加速,或将带来工业软硬件产业发展机遇。申万宏源认为,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落地方向,关注工业软件方向。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非实体形态生产工具的广泛应用,极大丰富了生产工具的表现形态,促进制造流程走向智能化、制造范式从规模生产转向规模定制。
威士顿长期专注于智能制造,形成了以信息化管理与设备自动控制深度融合、多方面数据采集应用为特色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已投入研发工业领域的AI智能体应用,正在形成以工业AI智能体与大模型联合驱动的工业信息化数字应用形态,并尝试多模协同的AI应用新模式。
利元亨主要从事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为新能源(动力锂电、3C锂电、固态电池、储能、钙钛矿、氢能)、智慧物流、ICT、AI算力、汽车部品等行业的头部企业提供数智整厂解决方案。
汽车+低空+人形机器人,这类产品在多领域将逐渐实现应用
近日北京纯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公司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解决方案。纯锂新能源CEO杨帆表示:“经过多年潜心研发与工程攻坚,我们已跨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三座大山,可控成本、可规模量产、可商业应用。基于此,纯锂全固态电池产品将率先应用于电动自行车换电和储能等场景,实现该技术在全球商业化应用中零的突破。”
点评: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够满足车端、低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特殊需求。当前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早于全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低空等成本敏感度相对较低的领域,固态电池应用早于车端。随着固态电池整体性能的提升以及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固态电池在多领域将逐渐实现应用,长期看好固态电池发展。综合多家车企、电池厂发布的固态电池量产计划,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或迎来产业化元年,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先导智能固态电池设备已进入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电池企业供应链,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其干法电极、电解质膜、高速叠片及等静压等关键设备,均有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交付的案例。
普利特布局固态电池研究,构建了“混合固液-准固态-全固态”三级研发体系,进行固态电解质在新产品中应用的尝试,展开对外技术合作、联合开发。目前半固态电池已处于量产阶段。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