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7年风雨,承载270万丽水人民期盼,丽水机场7月18日正式通航,丽水全面迈入“航空时代”。
作为丽水交通建设的“一号工程”,机场开通将拉近丽水与国内大城市的时空距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引更多企业在丽水及周边地区布局。
除了马上投入运行的丽水机场外,距离300公里开外的嘉兴正热火朝天建设嘉兴南湖机场,一子落满盘活。随着未来嘉兴机场建成投运,杭甬温机场枢纽能级显著提升,“一核心两枢纽六节点”全省机场协同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届时,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将突破150万吨,航空主业规模将实现量级跃升。
近年来,浙江大力构建“123出行交通圈”(1小时城际、2小时区域、3小时全国),全力推进航空、公路、铁路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凡事预则立。浙江的“123交通圈”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以万亿级基建为根基的系统工程。早在2020年,浙江就发布《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实施意见》,计划未来30年投资10万亿元,实施“十大千亿”和“百大百亿”工程,
30年的交通发展规划,在业内非常罕见。这意味着,浙江有着一种超前的眼光。
超前,不能局限于眼前的造桥修路,还应放眼全球。
交通的目的不仅仅服务百姓出行,更要载物。5年前的《实施意见》就提出,到2035年,浙江要建成两个“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周边国家2天、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城乡1小时、省内2小时、长三角主要城市3小时送达。
交通圈的半径就是共同富裕的半径。浙江的交通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全域通达。
2023年,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提出过一条浙江地区差距的分割线——“清大线”,以杭州临安清凉峰镇为起点,到温州苍南大渔镇为终点的直线。线的东北侧,水系纵横、土壤肥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较好;线的西南侧,群山连绵、耕地稀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浙江的交通强省建设,本质是一场“时空革命”。浙江以《国家公路网规划》为矛,实现山区海岛县高速国道“双覆盖”,沪舟甬跨海通道更纳入国家工程——地理天堑正变通途。
未来,山区海岛的农特产品,将源源不断从各条高速运往全国各地,通路致富将在“清大线”西南侧成为现实。
除了打通大动脉之外,要建设“让人民满意”的交通环境,还需要小桥流水,润物无声。
浙江除了围绕“水陆空铁、轨管邮枢”八大核心要素深化细化外,特意增加了绿道网慢行系统的规划,把它作为九大要素之一加以重视。
在浙江的绿水青山之中,你总能发现一些适合慢行的绿道。
目前省级绿道网里程达5000公里,打造万里骑行绿道网,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的绿道体系,串起绿水青山,打造更多、更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景。
浙江的“123交通圈”重构的不仅是时空距离,更是全新发展机会——从“群山阻隔”到“阡陌通衢”,一场关于均衡与共富的宏大叙事正在徐徐展开。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