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达标才能行权!特斯拉1万亿方案,可行性到底有多少

最近马斯克又把全球市场搅得沸沸扬扬,特斯拉那份价值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直接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

这笔折合人民币7.2万亿元的天价报酬,不是直接发放的现金,而是和特斯拉未来股价挂钩的股票期权,这操作在科技行业里也算是相当罕见了。

一边是1万亿期权,一边是控制权焦虑

这份待投票的方案里,核心是4237万股特斯拉股票期权,但这些期权可不是白拿的,得等未来几年特斯拉股价达到方案里设定的目标,马斯克才能行权。

本来想觉得这就是一场单纯的高管薪酬谈判,但后来发现,马斯克反复强调,他要这笔报酬不是为了增加个人财富,而是为了保住对特斯拉的控制权。

马斯克手里现在已经有4.13亿股特斯拉股票,还有3.04亿股低价购买的期权,只不过这部分期权已经两次被特拉华州法官否决了。

他的目标是再拿到大约10%的股份,要是这次新方案能通过,再加上法庭可能授予的9600万股条件性股票,他的持股比例就能接近16%。

如此看来,他真正在意的不是股票背后的财富,而是股份带来的投票权。

特斯拉董事会对这份方案全力支持,他们的理由很直接,马斯克同时管着SpaceX、xAI,还有社交平台X等好几家公司,很可能会被其他更有影响力的事情分散精力。

而留住马斯克,对特斯拉成为史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至关重要,董事会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特斯拉能有今天的规模,马斯克的战略眼光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这份方案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最大的反对声音来自两家股东咨询机构,ISS和GlassLewis。

这两家机构之前就反对过马斯克的薪酬方案,这次也不例外,依然建议股东投反对票。

更有意思的是,马斯克直接把这两家机构称为“企业恐怖分子”,这话一出,直接让争议热度再上一个台阶。

咨询机构被骂“恐怖分子”,这场博弈不简单

马斯克之所以对这两家机构反应这么激烈,是因为被动指数基金手里握着大量特斯拉股份,而这些基金通常会盲目跟着ISS和GlassLewis的投票建议走。

他担心要是这两家机构持续唱反调,可能会影响其他股东的判断,进而干预特斯拉的决策。

他甚至直言,要是因为这些机构的荒谬建议丢了控制权,自己辛辛苦苦推进的机器人、新能源等核心业务就可能被打乱。

不过从历史情况来看,股东们似乎更愿意相信马斯克,之前一次薪酬方案,ISS和GlassLewis明确反对,但还是有不少非马斯克持股的股东投了支持票。

后来特拉华州法官认为原方案不符合股东利益,特斯拉重新组织投票,支持率反而更高了。

搞不清这两家机构到底提出过哪些让马斯克如此反感的建议,至今他们也没对马斯克的指责作出回应。

现在特拉华州最高法院已经受理了相关案件的辩论,法庭的最终裁决会直接影响9600万股条件性股票的授予,而新方案的投票结果还没出来,这场围绕控制权的博弈还在继续。

很显然,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薪酬争议,而是特斯拉内部治理、股东权利和创始人影响力之间的平衡问题。

从行业角度来看,科技公司给核心创始人提供股权期权激励很常见,但规模这么大的方案确实不多见。

马斯克身兼数职,如何让他持续专注于特斯拉的发展,是董事会需要解决的难题。

但另一方面,天价薪酬是否真的符合所有股东的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权益,也值得商榷。

毫无疑问,马斯克对特斯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1万亿美元的薪酬门槛确实不低。

这些期权最终能否行权,还要看特斯拉未来的股价表现,这本身就是一场高风险的赌注。

而ISS和GlassLewis作为股东咨询机构,其角色是给股东提供参考,还是过度干预企业决策,也引发了行业内的讨论。

这场围绕天价薪酬的博弈,本质上是控制权的争夺,马斯克想要足够的投票权保障自己的决策不受干扰,董事会想要留住核心人才,咨询机构则站在股东利益角度提出质疑。

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看法庭裁决和股东投票的走向,但无论结果怎样,这个案例都给科技行业的高管激励机制、企业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样本。

毕竟,如何在创始人的个人影响力和公司的规范化治理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很多明星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特斯拉   可行性   股价   方案   股东   期权   薪酬   控制权   特拉华州   咨询机构   机构   股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