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青铜面具真是外星人的遗物吗?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这件造型诡异的青铜面具横空出世,它方脸宽额、双耳如翼,双眼纵目突出,额间一条纵起的装饰物如通天之梯。它便是被誉为“三星堆文化图腾”的纵目青铜面具,其独特的造型瞬间颠覆了人们对商代文明的认知,甚至还引发了“外星文明”的猜测。
图一
其通高85.4厘米、宽78厘米,重达数十斤,尺寸远超常人面部的比例,显然并非是实用的佩戴物,而是古蜀人精神信仰的具象化表达。
图二
三星堆的发现始于1929年,当地的农民燕道诚挖水沟时意外发现了玉器,从而揭开了古蜀文明的冰山一角。1986年,考古队在两个祭祀坑中发掘出了上千件文物,其中这件纵目面具的出土最令人震撼。最初,这件面具因造型“怪异”被误认为是“外星人的遗物”,但考古学家通过对比中原殷墟青铜铸造技术的分铸法以及合金比例,最后证实其与华夏文明同宗同源,彻底击碎了“外星文明的说法”。
图三
它是古蜀人的“神性美学”,其整体特征是棱角分明的方脸,双目纵出有十几厘米,高耸的额头装饰物象征着通天的神力,双耳巨大,面部的线条刚劲流畅,眉毛宽粗,夸张的嘴唇紧闭,整体充满了神秘的威慑力。学者们推测,其纵目可能是对古蜀的先王蚕丛“目纵”传说的神化,据《华阳国志》记载:“蚕丛其目纵,是最早的蜀王”。
图四
相比普通的人像面具,这件纵目的青铜面具通过夸张的五官比例和神性符号,将现实人物升华为“人神合一”的祭祀对象,展现了古蜀人对祖先崇拜与自然力量的融合。
图五
那么,其具体的用途到底是祭祀神器还是通天的媒介呢?考古界普遍认为,这件青铜面具是古蜀祭祀体系的核心道具之一,它既是祭祀的神器又是通天的媒介还是王权的象征。
图六
其巨大的体量和侧面的固定孔洞显示,它可能被悬挂于神庙或祭坛之上,象征着神灵来接受人们的膜拜。额头上的巨型装饰物暗示其与“沟通天地”的仪式相关,象征着连接人神的“天梯”,它还是代表蚕丛等蜀王的神化形象,通过祭祀它来强化当时统治者的合法性。
图七
三星堆文明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与商代属于同时期,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其青铜器的分铸法与殷墟同源,一同出土的玉璋和青铜尊等器物又与长江中下游的文化有互动,这些都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图八
古蜀人通过青铜面具和青铜神树等构建了以“天人沟通”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其艺术创造力与中原礼器文明的庄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却同样璀璨。 三星堆遗址迄今仅发掘了千分之二的区域,更多秘密仍埋藏在地下,它的每一次新发现都在改写历史,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文明的面貌远比想象的更复杂更灿烂。关注我每天看国宝,下期更精彩。
图九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