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收两大噩耗,难怪特朗普突然对中国示好,他真怕满盘皆输

“内忧外患”这个词,现在用来形容特朗普再合适不过了。

近日外界可能还在关注特朗普是否又要对中国施压。

但真实情况是特朗普对华接连“示好”。

一边允许两家乙烷生产商恢复向中国出口乙烷,一边解除3家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的对华出口限制。

这态度变换的让人有些意外。真的是打算对中国妥协吗?

不见得,他这么做,是因为国内国外压力太大了。

短短48小时,特朗普接连收到两个坏消息。

第一件事,发生在7月5日。

据报道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称,他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党“美国党”,并称该政党将“还给美国人自由”

他不只是简单表态,有网友问他的新政党是否会参加2026年中期选举或2028年的总统选举时,马斯克回复称,“明年”。

这是要正式“挑战”特朗普了

报道称,自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发生争执以来,马斯克就提出了成立新政党的想法,尤其是在他持续强烈反对美国政府提出的“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的情况下。

这话不是说说而已。

7 月 4 日,特朗普签署该法案使其生效。

其中一项条款取消了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这直接影响了特斯拉的核心利益。

对马斯克来说,这不是争议,是切身利益受损。

7月5日,马斯克就宣布:新党“美国党”正式成立,转身就成为特朗普眼前的“变量”。

目前,共和党官员已经在威胁马斯克了,他们称要让马斯克成为“一个没有国家的人”。

马斯克明显早做了准备,他打算“豁出去了”,就算没有能力拉特朗普下台,也一定有能力让共和党制造到伤害。

第二件事,来自全球南方的另一端。

金砖国家领导人定于7月6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峰会。

经过去年扩员,金砖国家成员国如今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而增添集团外交影响力。

7月5日发布的一份联合声明被外界格外关注。

声明的内容是呼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包括重新分配投票权,以及结束欧洲在组织领导层的传统主导地位。

目的很明确:按购买力和经济产出重新分配配额,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这意味着美元体系将面临新的制度性对手。

金砖国家财长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一种基于经济产出和购买力的新公式,考虑货币的相对价值,以更好地代表低收入国家。

对美国的全球金融控制力,是一次正面冲击。

特朗普恰好又在推动“关税回潮”,进一步刺激了金砖国家的制度整合动机。

这次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态度。

过去一段时间,印度在金砖框架下对金融议题一直态度谨慎

但现在,莫迪已经想通了。

很可能就是和特朗普推出的“对等关税”有直接关系。

前两天莫迪政府已经向WTO提交了通报。

由于美国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关税冲击印度出口,印度计划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但问题不只是汽车。

特朗普政府要求印度全面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且以“零关税”接纳,包括大豆、小麦、玉米和乳制品。

对印度而言,这是绝不可退的红线。

农业占印度GDP比重约16%,从业人口近7亿人,占总人口一半。

开放这些产品意味着打击本国农业,威胁数亿农民的生计。

莫迪政府不敢答应。

这是政治生命问题,不是经济算账。

一方面马斯克宣布 “美国党” 正式成立。他称美国正因浪费和贪污而破产,新党旨在还美国人自由,还计划争取国会席位以获得立法影响力。

另一方面金砖机制带动全球金融体系改革。金砖机制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特朗普现在里里外外都很难,一个不小心,共和党就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而他本人也将陷入满盘皆输的局面中。

因此特朗普在这个时候选择中国释放出相对温和的信号,或许就是扛不住国内外的压力了。

他先是向两家能源公司发去信函,取消了此前对其向中国出口乙烷施加的限制

紧接着,还取消了对部分芯片设计软件(EDA 工具)出口中国的许可限制,德国西门子等成为首批恢复对华供货的企业之一。

这些动作,在如今中美贸易战还略微紧张的局面下,传递出的信息可能就是:

特朗普想暂时稳住中美关系腾出手来应对眼前更紧迫的国内问题与美元风险。

是“暂避锋芒”,而非“投诚讲和”。

中国对此没有立刻回应。

没有公开接触,也没有高调喊话。

南部战区一直按计划进行海上巡航等相关军事活动,中国商务部与美方对口部门一直保持工作层沟通。

中方对与美方进行经贸领域磋商持开放态度,但强调美方应停止极限施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

这表明中方并非没有主动推进接触的意图,而是秉持着平等、尊重的原则,愿意与美方沟通交流,但不会在美方不合理施压下被动迎合。

2025 年是 RCEP 实施生效三周年,也是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十周年

从去年起,中国在区域内采取了更具结构性的应对方式。

以扩大东盟合作、推进RCEP为主线,兼顾中亚、拉美与非洲的市场布局。

一方面避免陷入中美双边对抗的陷阱,另一方面也确实构建了更强的战略缓冲。

而美国这边,麻烦恐怕还在累积。

马斯克并非只是意气用事。

7月5日马斯克宣布成立 “美国党”。

他与特朗普因 “大而美” 税收和支出法案产生分歧,矛盾公开化并升级为网络口水战。

马斯克批评该法案会扩大预算赤字,导致美国 “破产”,而特朗普将该法案视为核心议程,暗指马斯克反对是因特斯拉利益受损。

马斯克是社交媒体平台 “X” 的所有者,拥有超过 2.2 亿粉丝,能够利用该平台放大自己的政治观点,具有较强的话语分发能力。

再加上资本、网络、品牌,他具备搅动政治格局的现实能力。

马斯克代表的 “科技右翼” 依赖全球化红利,主张扩大自由贸易;特朗普和 MAGA 派秉持右翼民粹主义,重视本土利益,其政策本质是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

两人之间的矛盾,远不是一场政策冲突,而是美国右翼生态重塑的序幕。

一旦形成分裂,两败俱伤的风险不容忽视。

在国际层面,金砖机制的制度建构也不再是“口号式合作”。

金砖的共识,是对美国全球主导秩序的有力回应。

特朗普如果继续推动高压贸易政策,只会刺激更多国家抱团自保。

尤其是印度这样的“摇摆型大国”,已经用行动做出了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必须“暂时收手”。

他不能对中国同时施压,对金砖无视,再对马斯克动手。

这是多线战场,没有退路的打法,代价极高。

他需要时间,需要筹码,需要喘口气。

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对中国软化态度,是策略,不一定真的是善意。

回头看这48小时。特朗普面对的,不是一场媒体风暴,而是系统性风险。

他对中国突然“示好”,不代表局势缓和,而是另一次“拉锯”的开始。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特朗普估计都没有精力和中国对抗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9

标签:财经   满盘皆输   示好   噩耗   中国   小时   美国   印度   美方   法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政党   关税   乙烷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