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2810字2图,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01 “东哥”回归
02 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最近我又开始使用京东进行购物了。
之前顶着还剩2年的京东会员,毅然决然不再使用,确实跟京东请杨笠进行代言有关。
那一波事件实际上波及面非常广,远比京东后续自己“做数据”显示自己“战报优良”,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大得多。
毕竟我也算是互联网行业的,自然知道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只要你定语加得够多、数据划分够细,总能在数据中找到正向的内容用来汇报。
为什么大伙这么行为统一,本质上还是对当下的京东,刘强东是否还能有掌控权,是否被架空了,保有最大的怀疑。
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京东会做出如此损害自身基本盘的事情。
还好的是,前段时间有消息爆料,当时做对应营销企划的营销部老大,被赶下台了,至少说明了京东内部还是要看重企业发展的,而不是“境外影响”、“意识形态”问题。
最近这段时间,京东也做了不少正面的内容。
比如中美刚开始打关税战的时候,京东就宣布将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可以说这一波算是非常有政治格局的表态,据金灿荣教授说,上面对刘强东非常满意,戏谑地说未来可能能搞个“副会长”当当。
第二件事就是前几天东哥对美团的“宣战”,要好好整顿一下外卖行业的各种乱象。
包括要求“二选一”、不缴纳五险一金、压榨商家骑手等等问题。
甚至还亲自当了一天的外卖员,体验了一下底层外卖的生活,晚上还和几个外卖员一起喝酒吹牛。
很多人说他这是为了炒作,我不否认肯定有这一层目的,但论迹不论心。
作为一个千亿级别企业的大佬,能真正去体验一下基层工作,能和基层一起吃饭聊天,这本身是非常难得的,至少说明别人是认真在做这件事,而不是光喊喊口号。
而相比较下来,我翻看了最近网络上的舆论,对京东大力进军外卖行业,基本上都是称赞的。
绝大多数人都提到一个点,就是美团“作恶”太深。
外卖行业的赚钱逻辑实际上是非常清晰的。
打个比方,比如一个线下20元的餐食,我作为消费者不想花费时间和路途成本,希望有人能给我送餐上门,可能我愿意花费3元的成本。
然后对于商家来说,外卖最好的一点是不需要占用门店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翻台率问题,特别是在用餐高峰期,你看着门店食客人多,如果翻台率不高,实际收入也会很低。
而外卖就直接规避了这个问题,再加上如果外卖更多,则不需要这么多线下服务,成本的减少,所以这份外卖可能最终也愿意减少3元钱来卖。
然后这中间的差价就是6元,总归有人来送货吧,于是外卖员取其中的5元,平台取其中的1元,这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
消费者更愿意消费了,也吃到自己想吃的餐食;商家能卖出更多的餐,收入更高了;外卖员得到了收入;平台也有对应的抽成,社会运转效率提升,消费提升,可以说是“四赢”。
但问题就在于,由于当下美团一家独大的情况,实际最终成为了唯一的赢家。
比如平台想要占据自己的领导地位,以及培养消费者的外卖习惯,要求商家实际远低于消费者愿意付出的心理价位来进行售卖。
这个过程中,平台抽成、外卖员抽成都会变相被算入商家的利润中,你普通商家还没办法反抗,因为它一家独大,没有这个平台,生意更难做。
甚至商家还要给平台缴费,用来提高自身的曝光度,一旦达不到平台要求、不参与平台的活动,分分钟就能让你的店流量大减。
而对外卖员来说,无尽的算法优化,一直逼迫外卖员持续突破劳动阈值,始终让外卖员的收入逼近于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工资水平。
但代价则是外卖员为了完成平台的时间,需要闯红灯、走小路造成安全隐患,而且由于是众包,更没有就业保障,一旦出点事只能自己承担。
你说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好像获得利益了?实际上也不然,由于这种压榨商家的行为,别人也要赚钱生活,最终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越是想方设法压低自己成本的商家,比如完全没有门店,各种脏乱差,用料垃圾,预制菜等等,反而这样的店才能在这套游戏法则中生存下来。
所以消费者看上去获得了实惠,但我们吃到的东西,实际上质量是打了折扣的。
最终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抽成抽爽了的平台,成为唯一的赢家。
所以很多人说,不管最终京东能不能在本轮的外卖大战中,战胜美团,但作为消费者、商家、外卖员来说,是乐见有人能把当前这一滩死水给搅浑的。
平台越多,越是竞争,则对普通人更加有利。
更别说本次进入赛场的是有足够实力的京东,以及足够让大家信任的刘强东。
实际上对大企业来说,很多企业的内核,以及对外形象,是深受创始人影响的。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爱任正非的华为、雷军的小米、京东的刘强东、胖东来的于东来,等等。
包括阿里巴巴的马云,实际上你看阿里巴巴口碑的转折点,基本上也跟马云在人们心中形象的变化有极大关系,先是“996是福报”,后面又有蚂蚁金服上市前演讲。
至少来说,刘强东作为本身底层出身,最后打拼出这样一个商业帝国,其内心还是和底层人民是有共鸣的。
所以才会经常听到他怎么又回馈自己的家乡,亦或者时不时走一下基层,体验一下外卖、快递的业务等等。
因此这一波,我也愿意重新相信一次“东哥”,不管最终成不成,都将给我们普通人谋到福利。
说到这里就要更升华一下。
刘强东以及他背后的京东,向来在一些政治格局上是有理解和表率的。
比如以前疫情的时候,快递进入一线;比如上面说的中美关税战的时候,率先就要帮助我们内循环消费;以及快递和外卖员的正式员工身份和五险一金问题。
这一点在过去可能不一定是一个对资本市场利好的行为,但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国家鼓励,并且会给甜头的行为。
毕竟对我们来说,现在太需要的就是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不管中美当下打不打关税战,我们都会以底线思维来推进内循环发展,而内循环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普通人的消费问题。
而要提高普通人的消费,就需要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保障。
所以我之前就说过了,为什么我认为未来“888工作制”一定会成,本质就是要释放劳动岗位来吸纳就业。
而这么做,包括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都是要增加企业成本的,如果没有外部的压力,很难得到企业自发性的支持。
所以当京东能走出这一步的时候,这种大企业的示范效应,以及对国家政策的支持态度,一定会在一些隐形的地方得到“嘉奖”。
这一点应该是未来几年我们能看到的,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去放弃“加班文化”,去放弃把企业责任丢给社会去承担,等等行为。
时代的脉络,要求我们国家的企业家,在当下一定是“人民企业家”,才能继续往后走,才能继续吃到国家发展的红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极其注重民生问题。
在互联网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针对性进行限制,但随着行业的成熟,现如今快递、外卖、网约车等对我们来说已经深入生活的服务。
其本质上已经算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它的数据是否使用合理,背后的民众是否从中获得便利,会不会某天爆雷成为社会问题,都是国家需要考量的。
不能说你做企业,最终把利润都抽走了,让普通人最终实际是亏损的,那这样的企业,在社会主义中国,那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我是Marx乖巧,为您送上时政热点的思考。
如果您觉得写得还行的话,请点赞关注转发吧,谢谢!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