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1329/1400 天
你好,我是陆不弃。
小说《三体》中有句经典台词:“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宇宙文明间的接触,也同样精准地揭示了当下一些企业陷入舆论风波的根本原因。
近期餐饮企业预制菜风波与户外品牌西藏炸山事件,恰好成为这句话在商业世界中的生动注脚。
两起事件:品牌傲慢的典型样本
餐饮预制菜风波中,某知名餐饮企业被曝光使用预制菜却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甚至在宣传中仍强调“现炒现做”、“传统工艺”。
当消费者质疑时,企业负责人不是坦诚沟通,而是以“符合标准”为由教育消费者,无形中流露出“消费者不懂行”的傲慢态度。
西藏自然保护区炸山事件中,某户外服装品牌为举办商业活动,在生态脆弱区实施烟花的行为艺术,引发舆论哗然,似乎认为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商业目标可以凌驾于生态保护之上。
这两起事件背后,共同折射出一些企业在成功后的品牌思维傲慢——过于迷信自身实力与品牌光环,忽视了利益相关者的感受与核心价值诉求。
品牌傲慢的三种表现
认知傲慢:“我们比消费者更懂”。
预制菜企业假设消费者不会发现或不在意餐品是否现做,炸山的户外服装品牌认为大众不会关注偏远地区的生态影响。这种“我们比消费者更聪明”的假设,是傲慢的起点。
价值傲慢:“商业目标高于一切”。
当企业将短期商业利益置于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和社会价值之上,认为自身商业模式不可挑战,这就是价值排序上的傲慢。
沟通傲慢:“解释即让步”。
事件曝光后,企业的第一反应常常是辩解而非倾听,是淡化而非重视,是自我保护而非换位思考。这种“拒绝认错”的姿态是傲慢最明显的表现。
傲慢为何成为最大生存障碍?
弱小者通过学习和成长可以变得强大,强大者通过保持警惕可以维持优势,但傲慢会切断两者的发展路径。
傲慢阻断反馈通道:当企业认为自己永远正确,就会选择性忽略批评和建议,失去改进机会。
傲慢侵蚀信任资本: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是长期积累的,却可能因一次傲慢的回应而迅速崩塌。
傲慢导致认知固化:傲慢企业常陷入“成功者陷阱”,过度依赖过去经验,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社交媒体时代,傲慢的代价被指数级放大。
一则负面消息可能在几小时内引爆全网,昔日品牌巨头可能因一次傲慢回应而陷入漫长危机。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企业傲慢的教训同样适用于个人成长,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品牌”,都面临避免傲慢的课题。
保持认知开放性:真正强大的标志不是永远正确,而是能够承认“我可能错了”。保持求知若渴的心态,承认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才能持续成长。
尊重“利益相关者”:每个人身边都有类似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家人、朋友、同事、合作伙伴。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避免单方面决策,是维持健康关系的基础。
成功时最需警惕:人在顺境时最容易滋生傲慢。当你处于优势地位、获得成功时,更要主动寻求反馈,警惕过度自信,避免陷入“成功者陷阱”。
建立反馈机制: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反傲慢机制”,定期寻求真实反馈,寻找敢于直言的朋友,记录自己的错误并定期复盘。
价值排序决定长期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之间总需要抉择。把价值观而非即时收益放在首位,往往是更可持续的成长路径。
两起事件中企业的命运尚未最终确定,但已经付出了沉重的声誉代价。
它们的经历提醒我们:
无论组织还是个人,最危险的时刻往往不是困境中的挣扎,而是成功后的自满;最大的障碍不是实力的弱小,而是认知的傲慢。
在这个变化加速的时代,保持一颗谦逊而非软弱、自信而非自大的心,或许是生存与发展最根本的智慧。
正如《三体》的故事所揭示的,承认未知、保持敬畏,才是穿越不确定世界的正确姿态——无论对文明、企业还是个人,皆是如此。
好的,以上是今天的分享,点赞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