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8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出现了环比下跌,二手房挂牌量突破750万套,创下历史新高。就在同一时间,全国商品房库存面积达到7.6亿平方米,房产市场的供需矛盾彻底暴露。
过去人们坚信“买房稳赚不赔”,买房不再是财富的象征,而是沉重的负担。有专家判断:房价还没到底,未来三年可能会创下历史新低。房价真的会跌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吗?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房地产深度寒潮的全面爆发?
2021年被称为中国房地产的历史高点,这一年房价普遍上涨,投资热潮也达到了顶峰。无数家庭倾其所有,动用“六个钱包”凑首付,只为抓住“最后的红利”。但好景不长,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房价逐步进入下行通道。
2022年,一线城市的房价出现实质性回调,普遍下跌超过30%,其中深圳的跌幅超过了40%。此时,买家观望情绪浓厚,卖家挂牌量却持续上升,楼市陷入了“有价无市”的僵局。
三四线城市的情况更为严峻,一些地方的房价已经跌破4000元每平方米,有的甚至向3000元逼近。这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房产的价值。“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政策口号开始深入人心。
进入2023年,虽然疫情退去,社会逐步恢复常态,但市场信心并未回暖。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意愿低迷,房贷压力让不少人对买房望而却步。此时,全国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降35%,房产中介们感叹:“带看量从日均5组跌到2组都难。”
住房政策也在不断微调。为了刺激市场,多地放松了限购政策,首套房贷款利率降至3%左右,创下历史新低。与此同时,“先住后付”“0首付”“送车位”等营销方式层出不穷,显示出开发商回款的迫切。
2024年11月,根据wind数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房价分别较最高点下跌了29.2%、29.6%、29.3%、38.2%。全国平均房价下跌了23%,但仍被认为“偏高”,因为房价收入比依然高达10.6,远高于国际普遍标准。
与此同时,全国房地产库存总值高达7.2万亿,比2016年去库存政策出台前还高。高库存、低需求、低成交,构成了楼市当前的基本面。供需严重失衡,已成不争的事实。
年轻人对房子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25至30岁人群的购房意愿从65%降至48%。他们更倾向于“租房+理财”的生活方式,不愿再为一套房子背负几十年房贷。
2025年第二季度,房企债务到期规模达到1574亿元,全年总到期额超过5000亿元。房企压力巨大,金融风险逐渐暴露。不少人发现,不仅手里的房子卖不出去,连租都租不出去,甚至装修成本都收不回来。
某开发商无奈表示,自己一个楼盘开盘500户,实际入住不到150户,入住率不足30%,活生生变成“鬼城”。房产不再是家庭资产的“压舱石”,反而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李稻葵、朱宁等多位专家公开表示,未来三年房价还会持续下探。李稻葵直言,房价将跌破近几年的新低,甚至可能无限向“成本价”靠拢,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跌幅可能高达30%以上。
专家指出,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年轻人购房意愿下降,这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才是楼市长期调整的根源。
香港市场的表现也值得注意。在经历短期回调后,香港房价率先企稳,跌幅控制在26.7%左右。说明资源高度集中的核心城市房价仍有支撑空间,但全面回升仍需时日。
2025年夏天,全国百城二手房均价同比下跌7.32%,环比跌幅0.77%。房地产市场的“至暗时刻”正在全面展开。一些中介透露,3月整月仅成交2套房,是门店成立以来的最低记录。
越来越多的中产开始返贫。过去靠房子致富的逻辑彻底失效,一些人背负多套房贷,如今房子不仅卖不掉,还每天在贬值。现实让他们痛苦地意识到:过去拼命买的房子,如今变成了“水泥壳子”。
风向变了,政策也在转弯。中央提出“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公租房、长租公寓、共有产权房发展,商品房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角。
过去一线城市外环的新盘价格下跌超20%,而核心区域的学区房仍相对坚挺。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剧,不再是“一刀切”的上涨或下跌。
专家预测,房价还将下跌10%,一线城市仍需补跌10%至15%,房价收入比或将回落至8左右,接近国际标准水平。房地产将不再是快速致富的通道,而是回归居住本质。
在这场楼市大变局下,普通家庭该如何应对?有经验的中介建议,如果房子在一线城市且不急用钱,可以暂时持有;如果是三四线城市的多套房,趁还能卖得出去,尽早出手为好。
对于刚需购房者,专家建议关注成熟社区和配套完善的区域,控制好贷款比例,避免财务压力过大。“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理念正在成为共识。
投资者则需要更谨慎,尤其要避开人口流失、资源匮乏的小城市。未来几年,房地产不会再是“高回报”的投资品,而是需要长期持有、稳健经营的资产。
整体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型。政策层面不再依赖房地产拉动经济,金融资源也正在向科技、新能源、股市等新兴领域倾斜。
这轮楼市下行虽然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但也意味着市场正在回归理性。炒房的时代已经结束,真正属于“住”的时代已经来临。
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软着陆”,从“投资工具”回归“生活空间”。未来三年,房价或许还会继续下探,但这并非坏事。对购房者来说,理性判断、量力而行,才是这场楼市风暴中最稳妥的选择。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