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山峦耸立,群鸟纷飞
@“花鸟使”
快来“拍”一圈
包出片的
▲湿地公园内部分珍稀动物 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白鹭飞泽国,舟楫荡古今”,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为“漓江之肾”,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如今,已经被打造成一个集岩溶湿地保护、湖泊湿地修复、湿地生态旅游与科普宣教于一体的公园,彩鹮等珍稀鸟类屡屡现身,从稀客变成常客。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 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超智能广西首个5G+AI湿地保护管理项目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大环境复杂,工作人员常常调侃“巡山跑断腿,查水不见尾”而现在,5G+AI技术的加入,让586.75公顷的湿地公园管理也从“人管”迈入了“技管”的新阶段。
▲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景观
2024年,依托5G网络基站、5G+千里眼、5G+灾情防控系统等技术,湿地公园迎来了全广西首个5G+湿地智慧管护平台,湿地公园编织起立体防护网,湿地的“山、水、林、田、湖、沼、运”等要素得以在屏幕上以“一张图可视”的形式呈现。586.75公顷的湿地公园管理从传统的“人管”模式迈入了更为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智管”。
▲中国移动5G+湿地智慧平台大屏
开创全方位AI智能监管守护湿地生态安全
在湿地公园的各个交通卡口,一双双“千里眼”以5G传输为血脉,用AI算法作神经,24小时捕捉每个细微动态,飘起的烟雾会被瞬间识别预警,闯入的身影会触发追踪轨迹,连叶片的颤动都化作数据流汇入智慧大脑,在数字与自然的交界处筑起无形屏障。
▲网络工程师维护检查公园内智能设备
“得益于5G智能摄像头的布控,湿地公园内的各交通卡口、重点监测保护点,实现了24小时值守管护。5G智能摄像头的AI烟火识别能力,对燃烧秸秆、湿地公园内的火情进行及时预警通知,和对人为破坏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情况监控分析,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湿地的影响,为湿地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全方位的守护,也为各类珍稀候鸟营造出优质栖息环境。”负责“5G+湿地智慧管护”项目的工作人员说。
▲24小时在线营业的“千里眼”
数字宣教打造科普新场景激活全民保护意识
除了监管,平台还能提供科普宣传服务、灾害防控服务等。结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可以给到访的市民游客、研学团队提供宣教和科普服务,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激发大家对湿地公园的保护热情和建设积极性,提高对湿地生态保护的认同感和自觉性。5G+湿地智慧管护平台得地理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还为湿地建立起涵盖水文监测、生物多样性等18类数据的动态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湿地生态进行健康评估,为植物修复、候鸟栖息地保护等提供决策支持。
▲智慧管理平台建立起的植物名录数据库
现在,在5G+湿地智慧管护平台的“智”管下,湿地公园内候鸟栖息地修复效率提升了,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各种鸟类做客更频繁了,“白鹭翩飞、碧水萦回”成为常态化的生态画卷。
@花鸟使,快来拍,包出片的~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