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的两位亲家,一位开国将军,另一位官至副国级,他们是谁?

1945年延安杨家岭的春阳里,中共七大闭幕会上,毛泽东引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激励全党时,台下的薄一波正低头在笔记本上疾书。散会后,毛泽东握着他的手笑道:“你们山西新军搞得好,把阎锡山的地盘变成了抗日根据地,这就是现代愚公啊。”薄一波挺直腰杆回话:“是主席的思想指路,我们只是跟着挖山罢了。”这段对话,成为他日后常向子女提及的革命注脚。

在革命岁月中,薄一波与毛泽东的交往始终围绕着“实事求是”的践行。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倡“多想”,曾给薄一波等干部出过内政外交的题目,鼓励他们深入实际找答案。而毛泽东爱读史书的习惯也影响了他,薄一波晚年常说:“主席让我们读二十四史,是要我们从历史里学治理,学做人。”

革命路上的志同道合,让薄一波与胡明结下了相濡以沫的深情。1937年,时任广东省委秘书的胡明与薄一波相识,这位原名李琼英的女革命者,以聪慧坚韧打动了薄一波。烽火岁月中,他们一同转战太行,胡明既要协助薄一波处理党务,又要照料子女,常常背着孩子在马背上办公。薄一波总说:“我能安心工作,全靠胡明撑起半边天。”1967年1月,胡明在特殊年代蒙受不白之冤被迫害致死。消息传来,囚室中的薄一波钢笔滑落,七个月后在报纸边空写下悼文,字里行间满是锥心之痛。

十二年冤案昭雪后,薄一波重返领导岗位,有人劝他续弦,他断然回绝:“再找也找不回一个胡明了。”晚年的他,时常对着胡明的照片出神,还给儿子薄熙成写下一段文字,追忆那位“志同道合的女同志”,署名是“一位爱想闲事的老人”。命运似乎格外眷顾这对患难夫妻,2007年1月17日,薄一波在305医院逝世,而四十年前的这一天,正是胡明离世的日子。“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却是同月同日去”,薄熙成感慨不已。

太行山上的生死与共,让薄一波与两位山西同乡结下了跨越半生的情谊,这份情谊最终以儿女联姻的方式延续。一位是开国少将谷景生,另一位是官至副国级的李雪峰,他们与薄一波的亲家缘分,始于战火,归于初心。

谷景生是山西临猗人,作为“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早年曾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太行时期,他担任决死队民运部长,是薄一波的得力部下,后来又与秦基伟搭档,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1955年授衔时,他将少将礼服借给战友,这张照片后来被薄家摆在客厅,成了革命情谊的见证。1958年戈壁滩建导弹基地,断水困境中挖出清朝“此地无水”的石碑,谷景生下令留存:“让导弹看看,中国人能从绝路凿出水。”东风-1发射时,他将碑土埋在发射架下,传承着前人的硬气。晚年在301医院,听到《志愿军战歌》的他仍要扶着输液架站军姿,那份军人本色从未褪去。

李雪峰是山西永济人,太行区区委书记任上,他是薄一波和谷景生的上级,为129师休养生息筑牢了根据地。这位官至中央副秘书长的革命家,以“小气”闻名。1961年河北粮荒,他将自家户口迁到灾情最重的公社,顿顿喝照得出人影的稀粥。秘书偷买两斤挂面,被他严厉斥责:“老乡的孩子喝西北风,我闺女将来嫁谁去?”这话传到薄一波耳中,当即拍板让三子迎娶李家女儿,嫁妆不要,只要一句“外孙饿不着”的承诺。90岁高龄时,他仍给首钢职工写信,信封里夹着1957年的地铁试乘车票,背面写着“欠技术还技术”,字里行间满是家国情怀。

薄家与谷家、李家的联姻,延续着革命家庭的传承。薄熙来与李雪峰之女李丹宇早年成婚,虽然后来缘分尽了,但李丹宇仍记得薄熙来当年朴实上进的模样,珍藏着他手写的11页情书。而薄熙来与谷景生之女谷开来的结合,让三个红色家庭的联系更为紧密。晚年的薄一波、谷景生、李雪峰常相聚,他们的共同笔记本上记着支前粮食斤数、歼敌人数,最后一页画着歪歪扭扭的圆,那是他们对后辈的期许:“下一辈不用打仗,可还得啃硬骨头。” 如今,薄家过年仍会多摆两副空碗筷,汾酒满斟,敬那两位把“欠条”写成婚书的亲家。“苦能欠,福不能欠;国能欠,家不能欠”的家庭口令,代代相传。三位老人早已远去,但他们用生命践行的革命信念、用岁月沉淀的战友情谊,如同太行山脉的青松,始终挺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历史   亲家   将军   太行   山西   情谊   晚年   志愿军   少将   临猗   上甘岭   岁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