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涛,戎马视界工作室总编
当美国以关税战为矛,试图刺破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时,其背后的逻辑无非是笃信“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技术和霸权”。然而,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掷地有声的回应——“没美国,咱也过了五千年,大不了再过五千年没美国的日子”——不仅是对历史逻辑的清醒认知,更是对霸权逻辑的强势反击。这句话背后,既蕴含着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明自信,也揭示了当今世界格局中“谁更依赖谁”的本质问题。
中国的硬气源于中国实力,中国的霸气源于中国智慧,中国的底气源于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本就是一部“无外部依赖而自立自强”的发展史。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工程,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中国在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开辟出连接世界的商路,在技术封锁中创造出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尤其是新中国诞生后,中国焕发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凭借工业体系的自主建设、改革开放的主动融入,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全球制造业中心的跨越。
美国试图用“脱钩”威胁中国,却无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依附于谁,而是根植于自身文明的韧性。五千年的文明积淀,让中国在危机中始终保持着“向内求解”的智慧:没有美国市场,我们有“一带一路”;没有美国技术,我们有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的自主创新;没有美国毁掉的全球化,我们有RCEP区域合作的新范式。历史证明,中国越是被封锁,越能迸发突破性创造力。
美国对中国依赖的误判,源于其对自身优势的过度自信。美国以美元霸权为根基,构建了金融资本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国则以制造业立国,用全产业链能力支撑起全球供应链的基石。二者本质上是“币”与“货”的较量:美国掌握着货币霸权,但中国手握实物经济的命脉。
当美国试图以断供芯片打压华为时,中国加速推进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化;当美国滥用SWIFT系统制裁中国企业时,中国推出CIPS跨境支付系统,推动数字人民币破局。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30%,而美国金融业对GDP贡献率超过20%。这种结构性差异决定了:失去中国的制造业支撑,美元霸权将失去实物锚定;但离开美元体系,中国制造业仍能通过区域货币结算延续生命力。中国和美国谁更依赖谁?答案不言自明。
美国逼迫中国“脱钩”,本质是传统霸权思维对新兴大国崛起的恐慌。但中国从未主动选择对抗,而是以“太极”智慧化解压力:在科技领域实施“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在贸易领域深化与东盟、金砖国家的合作,构建“去美国化”的全球市场网络;在战略层面提出“双循环”发展模式,以内需市场对冲外部风险。
这种定力源于制度优势,更源于文明基因。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从未追求霸权,而是以“和而不同”方式实现互补互利互助互惠;今天的中国方案始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拒绝零和博弈。反观美国,其“脱钩”政策已导致本土通胀加剧、产业空心化加剧,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其全球1/3产量、通用汽车在华利润占其总利润40%的现实,恰恰印证了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悖论。
中国从未主动寻求与美国脱钩,但美国的围堵正在倒逼中国完成历史性跨越。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打破GPS垄断,到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市占率全球第一,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80个国家,到高铁技术出口至国际市场——中国正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技术突破的跳板。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资本控制型国家”与“制造业立国”之间的世纪对决。美国若继续沉迷于金融掠夺与技术霸权,终将被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反噬;而中国坚持“以我为主”的开放战略,必将以更低的成本、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重塑全球化新规则。正如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所言:“美国越想孤立中国,中国就越会成为世界的中心。”
世界正在见证历史并将预示未来: “没美国的日子”,中国不是在退守,而是在攀登文明的新高度。五千年历史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从不需要依附他人,真正的智慧从不怕直面挑战。当美国试图用“脱钩”阻断中国发展时,它或许忘了:长江黄河不会因外力改道,只会奔涌向前;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不会因霸权围堵而停滞,只会越挫越宽。这场世纪博弈的终章,注定属于文明韧性更强、发展道路更可持续的中华民族!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够跨越美国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最大坎儿。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2025年5月3日写于沈阳【戎马视界工作室】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