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关公故里何以向新

山西运城,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关公故里,更是“忠义仁勇”的文化坐标。以文引流、以旅聚势、以商增值,如今这片厚土正以一场古今对话,书写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关公文化数字体验馆一角。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皓 摄

数字化助力关公故里“破圈”

国庆中秋假期来临,坐落于解州关帝庙东侧的关公文化数字体验馆,近日上新的XR全感互动电影《千古云长·关帝伏魔》吸引了大批游人排队体验观看。

步入“春秋酒楼”,随着“店小二”一声吆喝,十多名观众穿戴好智能装备,进入全感互动电影现场,跟随NPC角色感受了一场关公降妖伏魔的冒险传奇。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影片改编于国家级非遗“关公信俗”中盐池除妖的传说故事。在约40分钟的体验中,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游客乘坐巨型木鸢腾空而起,穿梭于灯火璀璨的解州城,飞越险峻的中条山峡谷。

“既有风感、热感、水雾感,还有骑乘感、失重感,和大家一起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剧情当中,体验感满满!”来自河南洛阳的大学生游客张语枫说。

漫步在解州关帝庙正门前的广场上,每到夜晚时分,就能看到以中条山为背景的大型激光秀徐徐展开。超过15万平方米的山体成为天然巨幕,以光为笔、以影为墨,通过7分钟、5个章节的视听体验,讲述关公戎马一生的传奇故事。

关公主题文创产品(9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皓 摄

在体验项目之外,更深层次的文化数字化项目也在同步推进。当前,由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运城解州关帝庙以及研发企业等联合推动的“关公文化大模型”正加速建设。该项目通过AI技术,整合全球关公文化资源中关于历史、庙宇、信俗、典籍、图像等多元内容,构建知识图谱和多语言知识库体系,为文物还原与文创生成打下基础。

“忠义传千古,智慧启未来。”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合作导师、山西关公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卓洲说,年轻一代的文化消费习惯正在迭代,他们更追求沉浸式、互动化、个性化的体验,借助大模型与数字化手段推动关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

关公主题文创产品(9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皓 摄

全感互动电影、山体激光秀、关公文化大模型……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关公故里,正借助数字技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此同时,新上线的“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微信小程序,实现了从购票、景区导览、酒店预订、研学报名到文创购买的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体验服务。

演员在关公文化旅游节上演出(9月23日)。新华社记者杨晨光 摄

让文化厚度转化为发展热度

走进享有“武庙之冠”美誉的解州关帝庙,雕梁画栋的古建艺术与荡气回肠的忠义故事扑面而来,让每位到访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温度。

去年揭牌的关公文化博物馆广受游人称赞,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独立建筑,而是与古庙群融为一体。沿中轴线分布,从结义亭至君子亭,再到雉门两侧与西官库,各个展厅自然地嵌入历史空间,形成“馆庙合一”的沉浸式展陈格局。

雉门东侧为“线语春秋——解州关帝庙建筑及馆藏附属文物绘图展”,展出了一幅幅建筑实测图纸及器物绘图手稿,包括解州关帝庙总平面图、午门、御书楼、崇宁殿等,以及春秋楼的铁人、铁狮、铁鹤、铁旗杆底座等手绘图。

解州关帝庙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手稿和测绘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古建培训班”,凝聚了全国各地多位专家的心血。

资料记载,1981年5月,国家文物部门委托山西省文物部门举办的“古建培训班”在解州关帝庙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集中授课,共有7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参加。

已故古建筑专家柴泽俊曾评价说,如今,参加培训的大部分同志都成为各省区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带头人或负责人。这些人对各地文物保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关帝庙也间接为全国文保工作作出了贡献。

游客在解州关帝庙内参观(9月23日)。新华社记者杨晨光 摄

雉门西侧的展厅,则是“祖庙华章——解州关帝庙古籍文献展”,展出庙藏《解州全志》《三国志》《关帝志》等古籍、版刻,附以庙藏账本、租簿、契约单、收据等,见证关公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崇宁殿旁的西官库,原为旧时存放祭祀活动所需供器、礼器的场所,展览在尊重历史功能的前提下,通过“祭祀礼制”“关公信俗”两部分,记述关公祭祀发展、祭祀礼制变迁、信俗活动传承等内容。

“我们以恢复部分古建筑原始功能为原则,对中轴线进行文物、文化展示提升,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游客和关公文化爱好者的参观体验。”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傅文元说,“同时利用馆藏优势,不断整理、挖掘民间珍藏的文物,进一步丰富关公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从保护传承到活化利用,再到产业发展,关公故里逐步探索出一条让文化资源焕发新生的可持续融合发展路径。

近年来,当地依托解州关帝庙,先后投资13.3亿元,升级建设占地4500余亩的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从基础设施、业态布局到服务体系进行全面升级,全力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在不久前的第36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期间,运城以“弘扬关公文化 聚力文商融合”为主题,举办多场活动。在一场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多家文旅头部企业和行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体验、文旅康养、运营创作等洽谈合作,现场共签约12个项目,总签约金额超过20亿元。

游客在“全球关公文化交流展”展厅内参观(9月23日)。新华社记者杨晨光 摄

“忠义仁勇”走向世界

在解州关帝庙内的“全球关公文化交流展”展厅中,陈列有来自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几十件实物,包括旗帜、瓷器、绘画、纪念章等,前后跨度40余年,记录了全球各地在关公文化交流中的符号印记。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文化。”傅文元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少有168个国家和地区建有3万多座关帝庙和关公会馆。作为“关公文化交流基地”,解州关帝庙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播、价值挖掘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解州关帝庙内展示的关公主题文创产品(9月23日)。新华社记者杨晨光 摄

作为关公文化的发源地,运城还将在全球范围内精心遴选99家具有代表性的关庙,在解州关帝庙设立专区,集中展示各地关庙的历史文化、文创展品和民俗风物,打造“关公文化博览园”,努力实现“天下关庙归故里”的美好愿景。

在文化推广的同时,系统性申遗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早在2012年运城就启动了“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工作。2021年又联合河南、湖北、福建等省的五市建立了协同申遗工作机制。2024年12月“关圣文化史迹”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同时,运城借鉴跨国联合申遗成功案例,与马来西亚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关公信俗”申遗。

运城市委书记储祥好表示,关公文化蕴含的“忠义仁勇”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连接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纽带。运城将以推动“关圣文化史迹”“关公信俗”双申遗为牵引,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持续扩大关公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记者 王皓)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旅游   运城   山西   故里   关帝庙   文化   忠义   文物   文化交流   新华   祭祀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