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抢劫中国海外资产的国家出现,中国再不出手,后果会很严重

这事儿说来就来,荷兰政府直接对中企安世半导体下手,冻结资产和控制权,表面上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骨子里透着对中资企业的排挤。安世是闻泰科技花了大价钱并购的,价值上百亿欧元,现在一纸令下,中方管不了事儿了。

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技术链条被卡脖子,全球半导体格局的博弈。想想看,中国海外投资这么多,要是就这么咽下这口气,其他国家会不会跟风?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荷兰冻结令背后的算盘

荷兰这步棋走得急,2025年9月30日,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直接发文,根据他们的《物资可用性法》,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多个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一年内不得调整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配置。

简单说,就是把中方手里的钥匙全收了,托管给外籍董事。安世总部在荷兰尼德兰,专注功率半导体,产品用在汽车、工业设备上,全球市场份额不小。

荷兰政府公告里提了“严重治理缺陷”,说这可能威胁欧洲关键技术的安全,对经济构成风险。听起来冠冕堂皇,但细看就知道,这跟美国对华芯片围堵脱不了干系。

早在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给荷兰施压,文件曝光显示,他们警告如果安世不换掉中国籍CEO张学政,就把公司拉进实体清单,限制出口。

荷兰那边嘴硬,说自己行动是独立决策,没受美方指使,但时间点太巧了。9月30日荷兰下令,10月12日美国就升级对闻泰科技的出口管制,卡住芯片和技术转移。

安世这家公司,本来是2019年闻泰花340亿欧元从日本买来的,原本想通过并购补齐中国在功率器件上的短板。现在呢?中方CEO职务被暂停,股权托管,决策权转到外籍高管手里。

2024年安世营收147亿元,占闻泰总营收大头,毛利率37%以上,这笔资产被冻,闻泰股价两天跌停,市值蒸发上百亿。

荷兰经济这两年也不好过,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飞涨,2025年第二季度增长率才0.1%,工业成本高企,难民安置花销大。欧洲整体下行,中美博弈加剧,他们就把中资企业当靶子。

安世在欧洲有工厂,英国德国都有生产线,荷兰这手操作,直接切断了中方通过合法渠道提升技术的路子。别小看这事儿,它开创了先例,欧洲其他国家要是学着来,中国海外资产就悬了。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投资,随时可能成别人缓解压力的工具。

美国推手与欧洲跟进的逻辑链

美国在这事儿里绝对是推手,他们的芯片法案和出口管制,从华为到中芯国际,一路卡得死死的。现在轮到安世,美国参议员早盯上这家荷兰公司,怕技术流向中国。法庭文件显示,美国要求豁免出口限制的条件就是换掉中国高管。

荷兰表面否认,但行动跟上,典型的小弟帮大哥擦屁股。欧洲经济依赖中美贸易,但安全牌打得飞起,德国法国意大利,都在讨论类似审查框架。要是中国不硬气回应,这链条就断了,后续并购和技术合作全黄。

想想欧洲的处境,能源危机常态化,制造业订单下滑,他们需要找个出口。安世这种中资企业,手里有核心技术,又有中国市场渠道,成了香饽饽。荷兰不是头一个,之前英国就逼安世卖掉威尔斯工厂,说国家安全。法国对中企审查也严,意大利汽车芯片供应链也开始卡壳。

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系统性排斥。中美科技冷战升级,美国拉欧洲建墙,中国企业海外布局越来越难。安世事件曝光后,欧盟委员会内部辩论,讨论怎么统一对中资的干预标准。要是形成统一口径,中国在欧洲的投资环境就雪上加霜。

更深层看,这反映全球经济碎片化趋势。供应链重塑,美国囤积盟友,欧洲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但他们选择站队,牺牲中企权益换短期安全感。后果呢?中国半导体自主化加速,但海外资产风险放大。

要是不出手,破窗效应来了,波兰匈牙利那些经济弱国,可能直接效仿,从中资手里榨油水。荷兰这单,价值147亿的资产被冻,表面是治理问题,实则是抢技术。欧洲媒体也议论,说这开创不良先例,损害营商环境,长远看谁都捞不着好。

中国反制直击痛点,避免连锁反应

中国这边反应快,10月4日商务部就发文,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零部件和子组件。这些是两用物项,涉及半导体关键部件,直接卡住安世全球供应链。安世赶紧回应,说在积极沟通,希望解除限制。

但这手反制精准,荷兰依赖中国市场,安世中国工厂是重要一环,停出口等于断了命根。10月14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声明,严重关切荷兰干预,强调保护海外投资原则。外交部发言人也表态,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损害中欧经贸合作。

这不是空谈,商务部的措施让安世运营吃紧,欧洲客户订单延误,汽车工业自动化领域受波及。荷兰经济部部长迪克·舒特在议会答询时,承认供应链调整必要,但否认政治动机。

事实是,这事儿激化中欧矛盾,欧盟内部声音分化,德国企业担心报复。10月13日闻泰科技公告,谴责荷兰行为,启动一切法律和外交途径,寻求恢复权益。股价虽跌,但中方展示决心,避免其他国家跟风。

长远看,这事件推动中国反思海外布局。加强风险评估,分散投资,避免单点依赖。半导体国产化提速,功率器件领域,华为海思中芯国际加速追赶。欧洲那边,荷兰行动后,安世日常经营还在继续,但决策效率低,经济收益权没变,但控制权丢了。

专家分析,托管期一年内,中方可能通过诉讼或谈判拿回部分权益。但教训深刻,中国海外资产得有铁腕保护。想想俄罗斯冻结资产的例子,西方尝到甜头,就可能对中资下手。要是连锁反应,全球中企投资缩水,技术壁垒更高。

这事儿对中国的警示大,海外并购得防着这种“合法抢劫”。价值万亿的资产链,得建防火墙。反过来,也暴露西方虚伪,国家安全成万金油,随时卡人。

荷兰经济本就弱,这步棋走偏了,自家企业也遭殃。未来走势,中方坚持原则,法律外交双管齐下,预计短期内难解,但长远看,推动自主创新。中国半导体从跟跑到并跑,功率器件缺口在补。

说到底,这不是荷兰一家的事儿,而是中美欧三角博弈的缩影。中国再不出手,海外利益就成靶子。得让荷兰付出代价,警示别人。全球经济碎片化,谁硬气谁占便宜。中国有底气,市场大、技术快,欧洲离不开。事件虽小,影响深,值得所有中企警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财经   中国   出手   后果   资产   海外   国家   荷兰   欧洲   美国   半导体   中资   中方   中美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