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男人过了65岁,还能轻松完成5事,证明衰老离你还很远

上了岁数的男人,最怕听到一句话,不是“老了”,而是“不中用了”。不管嘴上说着“年纪大了,不行了”,真到别人真这么评价的时候,心里都不舒服。尤其是超过六十岁以后,身体的各种退化几乎是肉眼可见的,有人起床要扶床沿,有人走路得拄拐杖,有人连蹲下系个鞋带都觉得累。

但问题是,这些表现真的是“老”的标准吗?其实还真不是。就算年纪到了65岁,要是真能轻轻松松做成几件事,那说明身体还挺“抗造”,离“真老”还有段距离。

现在很多研究都指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衰老,不是看皱纹多少,也不是看头发白没白,而是看“功能”。这功能指的是身体还能不能干活、能干多少活、干完累不累。

要是一个65岁以上的男人,能不喘不累地上下楼梯、提得动十来公斤的东西、能快步走上半小时还不觉得筋疲力尽、站稳单腿30秒以上不摇不晃,日常生活又能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那他身上的“老态”几乎可以说是“无迹可寻”。这不是自夸,而是数据说话。

有数据显示,中国男性65岁以上群体中,能连续快步走30分钟以上且不感到疲惫的人,不超过30%。能在不扶东西的情况下单腿站稳30秒的人,大约占26%。也就是说,能做到这些事的人,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同龄人。

不靠别人、不靠工具,还能自己把自己照顾好,还能活动得利索,这种状态,不就是健康老年人的标准模板吗?

1.依然能够轻松爬楼或上下台阶

有时候别人说你“精神矍铄”,听着像是恭维,但要是真有那股子劲头,那不是虚的。比如说上楼梯这事,别小看。老年人上下楼其实特别容易摔伤,一来是肌肉力量跟不上,二是关节灵活度差。

研究指出,65岁之后,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力量每年大概下降3%左右,要是平时不注意锻炼,用不了几年,上个楼都得分两段歇着来。而还能“轻松”爬楼的人,说明下肢肌力、关节协调性都还在线,最起码肌肉萎缩没那么快。

这也从侧面说明,他的身体活力还挺不错,代谢水平也不会太差,心肺功能也跟得上。

2.轻松提起10公斤左右的物品

提东西这个事。10公斤听着好像不算啥,其实不少。一袋大米也就这个分量,大多数65岁以上的男人,能顺手一提上来、拎着走几步还不喘的,并不多。这个动作考验的是握力、肩背肌群和核心力量。

有个研究曾指出,握力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握力越弱,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高。而能提起10公斤的人,说明不仅握力合格,连带着核心肌肉群也没有太严重的流失。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类人身体代谢状况也不会太差,血糖、血脂、骨密度都更有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3.连续散步或快走30分钟以上而不感到明显疲惫

快步走半小时不累,这件事就更难了。这不是散步,是快走,不是溜达一圈,是持续30分钟以上。这主要检测的是心肺耐力和下肢肌肉的持续输出能力。心肺耐力好不好,一测这个就知道。

有研究对600多名65岁以上男性进行了运动耐力测试,能连续快走30分钟以上者,其心率恢复速度普遍快于其他人,说明心脏和肺部功能保持得更好。

而心肺功能维持得好,不但能防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还能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一个连气都不喘的人,和一个走两步就得歇的老人,那日常生活质量完全两个档次。

4.保持良好的平衡能力,单腿站立30秒以上也不摇晃

还有一个指标特别容易被忽略,就是单腿站立能力。这个测试特别“简单粗暴”,但效果极佳。试试就知道,闭眼单腿站立超过30秒,那是真得“身强体稳”。这不只是考验平衡能力,还是神经反应、肌肉协调性和小脑调控能力的综合体现。

有研究表明,平衡能力差的老人跌倒风险高达普通老人的2倍,而跌倒后引发的骨折、脑震荡等并发症,极易影响生存质量和寿命。能稳稳当当地站30秒以上,说明神经系统运作还灵光,反应速度也不慢,走路时遇到障碍物更不容易出事。

5.保持日常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这个其实是“老不老”的关键。穿衣、洗澡、做饭、买菜、扫地……听着不难,但很多老年人做起来却问题重重。认知能力下降、关节变僵、肌肉不给力,这些都会让一个原本健康的老人逐渐失去自理能力。

一旦不能自理,生活质量就会急剧下降。国外有个数据表明,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其抑郁发生率是普通老人的近三倍。而还能独立做这些事的人,不仅说明认知功能还不错,记忆、判断、操作能力都还在,生活节奏还能自己掌握,不依赖、不烦人,活得也更有尊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五个“能耐”能保住,并不是靠运气,是靠日积月累的生活方式。有没有规律运动,是不是经常坐着不动,有没有在意饮食结构,平时心态稳不稳定,这些都直接影响到65岁以后的身体表现。

比如说,规律运动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的老年人,其肌肉量流失速度明显慢于久坐不动者。低盐低油饮食、每天吃够蔬果的老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低。还有情绪这块儿,长期焦虑易怒的人,老得也快,不只是脸上显老,身体也跟着“塌方”。

年龄这事谁也躲不过,问题不在于“老了没有”,而在于“老得怎么样”。有的人65岁还能下地干活,有的人刚过60就开始各种毛病缠身,说到底,差的是“用不用心”。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了,做不了那些事了”,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暗示。

久而久之,真就做不了了。可要是反过来,哪怕年纪大了,也愿意多走动、多锻炼,适当动动脑子、不和人较劲,反而活得比年轻人还精神。身体会老,但状态不一定非得跟着“垮”。能爬楼、能提重、能快走、能站稳、能自理,这五个事儿,看似简单,其实门槛不低。

它们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身体多个系统的综合能力:肌肉、骨骼、神经、心肺、认知……缺了哪个,都难做到。可一旦都能做到,说明这个身体还挺“抗造”,距离“衰老”真正降临,还有不少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丽,陈娟.老年人身体功能评估指标与健康状态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6):1253-1257.
[2]李强,张晓玲.老年肌少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3):305-310.
[3]刘志国.老年人心肺功能评价与锻炼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21,25(9):1832-1835.
[4]周丹.平衡能力对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影响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4,30(2):192-195.
[5]赵军.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10):1845-184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养生   衰老   轻松   男人   能力   老年人   身体   肌肉   握力   功能   老人   中国   老年   耐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