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宜昌至常德高铁松滋西站站址方案研究

1 项目概况

新建宜昌至常德高铁自沪渝蓉高铁宜段宜昌北站引出,近期利用沪渝蓉高铁宜涪段宜昌北站至长阳东站段,新建线路自长阳东站引出,折向东南,在宜都市西南侧张家冲村设宜都站,之后至松滋市西南5km新江口街道柘树垸村设松滋西站,跨规划当松高速公路后随即折向南,进入湖南境内,继续南下至澧县西侧、城头山镇设澧县站,跨澧水、安慈高速公路,至临澧县城东侧、安福新城附近设临澧东站,继续向南沿G207国道东侧,至常德市鼎城区跨杭瑞高速公路、石长铁路折向东引入常德站。

本项目位于鄂湘两省结合部,是呼南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北起宜昌枢纽宜昌北站,沿线途径宜昌长阳县和宜都市、荆州松滋市、常德澧县和临澧县,然后引入常德枢纽常德站。线路全长234.426km,设计速度为350km/h,铁路等级为高速铁路。

2 松滋西站站址方案比选

2.1 线路走向控制因素

宜都至松滋段线路整体基本沿岳宜高速呈西北—东南走向,沿线的主要控制因素有:

(1) 磷石膏尾矿库。磷石膏是磷矿工业副产物,含有未反应的磷酸、氟化物、重金属,其堆积体孔隙率高、抗剪强度低,其尾矿库由于采用湿法堆积导致高含水率,易发生流变或液化,在其周围进行开挖、打桩等作业可能破坏尾矿库原有应力平衡,诱发滑坡或泥石流。

(2) 雨坛包墓群。汉代至南北朝墓群,位于松滋市王家桥镇中水桥村。面积约3.5平方公里,保存状况较好,曾采集到墓砖。该墓群对于研究江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3) 北河水库水源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松滋市王家桥镇,坝址位于北河上游的北支,距离松滋市城区25km。北河流域主要是位于松滋市城南的斯家场、王家桥、南海等镇境内,系松滋市三大水系之一。其发源于宜都市境内松木坪镇的蚊子垭,在老巴潭入松滋市境,在松滋市内长33km,流域总面积312km²,属于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其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也属于中型水库。

(4) 宜都、松滋千亿级临港工业园。松滋临港工业园位于松滋市北部、长江中游。东距武汉260km,北距宜昌和荆门分别100km和150km,西距重庆市500km,南距湖南张家界、常德和岳阳均在200km左右的距离。工业园地处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交接地带,同时在长江经济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上下游分别有省级港口宜昌港和荆州港,距离均在百公里之内,港口的区域联动发展,对松滋临港工业园有极大的拉动作用。

(5) 高压线。宜都至松滋段沿线高压电力设施十分密集,电力迁改费用较大,对线路走向起控制作用。松滋西高压线分布示意图见图1。

图 1 松滋西高压线分布示意图

2.2 方案说明

根据松滋市城区的位置与本线的关系,该段线路重点在于统筹协调车站与城市的距离和线路顺直性的问题。因此,本次研究结合松滋城区的位置、城市规划、岳宜高速、宜都和松滋临港工业园分布等因素,研究了4个站位方案:松滋9km站址方案、松滋7.5km站址、松滋5km站址、松滋3.5km站址方案。线路方案示意图见图2。3.5km站址方案因对宜都、松滋千亿级临港工业园切割严重,研究后舍弃。

图 2 宜都至松滋段线路方案示意图

2.2.1 松滋5km站址方案

线路绕避金贮磷石膏尾矿库、北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雨坛包墓群(省级文物)后至松滋市西南侧5公里处柘树垸村设松滋西站。比较范围C3K96+000~CK161+196(短链1588.9m),比较段线路长度63.607km。

2.2.2 松滋7.5km站址方案

线路绕避金贮磷石膏尾矿库、北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雨坛包墓群(省级文物)并上跨规划当松高速后,至碾盘河南侧关洲村附近设松滋西站,车站距离市区7.5公里。比较范围C6K96+000~C6K157+608,比较段线路长度61.608km。

2.2.3 松滋9km站址方案

在松滋市西南侧9公里、王家桥镇太阳红村附近设松滋西站。区间线路从金贮磷石膏尾矿库南侧、上游绕避后,穿越北河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经环评研究后将线路改为从磷石膏尾矿库北侧绕避,线路距离尾矿坝1.3km,从而绕避了北河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比较范围CK96+000~CK157+000(短链1646.4m),比较段线路长度59.354km。

2.3 方案比选

2.3.1 从线路顺直性和工程投资方面分析

松滋9km站址方案线型最为顺直、线路长度最短、工程投资最省,较5km站址方案、7.5km站址方案分别缩短4.253km、1.999km,工程投资分别节省5.87亿元、2.34亿元。经济技术比较表见表1。

表1 经济技术比较表

2.3.2 从站址便利性和地方配套方面分析

松滋5km站址方案,站址距离松滋市区较近,属于近郊型车站,7.5km站址、9km站址方案车站属于远郊型车站。

5km站址方案车站靠近松滋市区,便捷性好,交通便利,可与城区进行功能互补、共享,站区分期实施条件较好,市区功能辐射带动作用较好,且与松滋市向西发展战略吻合,站区发展区位好、政策优。

9km、7.5km站址方案站区较为孤立,交通距离远,站区发展需配套完整的衣、食、住、行、学、产等功能,发展难度较大,开发成本较高。特别是7.5km站址方案车站距离G351国道、S254省道分别有6km、3km,配套的通站道路长、代价大。

2.3.3 从电力迁改方面分析

经与地方和荆州市供电公司、松滋市供电公司等产权单位对接和核实,并形成会议纪要,各方案电力迁改工程主要内容如下。

松滋5km站址方案涉及22处高压线交叉跨越或平行情况,其中在建800kV交叉1处,500kV交叉1处,220kV交叉6处,平行3公里,110kV交叉11处;

松滋7.5km站址方案涉及20处高压线交叉跨越或平行情况,其中在建800kV交叉1处,500kV交叉1处,220kV交叉6处,平行3公里,110kV交叉9处;

松滋9km站址方案涉及9处高压线交叉跨越或平行情况,其中在建800kV交叉1处,500kV交叉1处,220kV交叉2处,110kV交叉5处。

比较结果详见表2。

表2 电力迁改比较表

2.3.4 从地方意见角度分析

根据与地方对接关于松滋段沿线高压电力设施、北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等问题的纪要,地方意见为“松滋西站5km设站方案与9km设站方案均要迁改800kV金上线,高压电力设施迁改费用虽然增加约0.9亿元,但该方案站址靠近城区,方便群众出行,且对城区发展有利,建议采用5km设站方案。”

3 结论

综上分析,7.5km站址方案车站位置较为孤立,交通条件差,与既有国道、省道距离远,配套成本大,建议舍弃。

本次重点对9km、5km方案高压线迁改问题进行了核实,5km站址方案高压线迁改数量较多,较9km方案费用多约9000万,经地方组织与荆州市供电公司、松滋市供电公司等产权单位对接,多为220kV及以下等级的电力线,迁改方案可行。

9km站址方案线路较为顺直、投资较省,但距离城区相对较远,出行相对不便。

5km站址方案虽然线路展长4.25km,投资增加5.87亿元,但车站的便利性好,配套成本低,有利于车站与城市融合发展,因此本次研究推荐采用5km站址方案。


本文转自《铁道勘测与设计》——新建宜昌至常德高铁松滋西站站址方案研究,作者:黄祎宁;仅用于学习分享,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科技   松滋   常德   宜昌   西站   方案   松滋市   线路   尾矿   高压线   宜都   距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