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滑冰选手长时间在冰面上运动,不怕冷吗?冰鞋内不一般

文| 一线吃瓜菌

编辑| 一线吃瓜菌

前言

花样滑冰选手一年四季都要在冰面上,很多时候还为了美感,无法穿上厚厚的衣服保暖,但他们却很少受到寒冷的困扰,原因就藏在他们的冰鞋里。

他们的冰鞋有什么特殊?能让他们远离寒冷吗?

冰上的温暖

2018年平昌冬奥会双人滑决赛,德国组合萨维琴科和马索特在完成高难度抛跳时,场边的红外热像仪显示,他们的足部温度始终保持在31℃,而冰面温度低至-5℃,秘密就藏在他们脚下的定制冰鞋里。

加拿大冰鞋制造商推出的最新款冰鞋,内嵌了一层仅0.03毫米厚的石墨烯薄膜,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通电后能快速发热。

选手只需按下冰鞋侧面的按钮,30秒内,石墨烯薄膜就能从室温升温到38℃,相当于一个随身携带的暖宝宝。

这种技术源自航天器的温控系统,能耗极低,一组纽扣电池就能支持4小时的训练。

莫斯科体育大学的测试显示,穿上这种冰鞋的选手,足部肌肉的反应速度提升了12%,就像给肌肉喝了一杯热咖啡,瞬间清醒过来。

在冰鞋的鞋帮里,填充着一种看起来像棉花糖的材料,它就是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厚度仅3毫米,隔热性能却相当于5厘米厚的羊毛。

它的秘密在于内部的多孔结构,每立方厘米有数十亿个纳米级孔隙,这些孔隙能锁住空气,阻止热量流失。

美国宇航局最初用它来给火星探测器保温,现在它成了冰鞋的标配,相当于把火星探测器的保温技术穿在脚上,再冷的冰场也不怕了。

测试显示,气凝胶能将空气对流带来的热损失降低89%,就像给脚部筑起了一道无形的保温墙。

日本品牌还开发出波浪形鞋垫,里面藏着许多微型气囊,当选手在冰面上滑行时,鞋垫会随着步伐的起伏挤压气囊,像一双无形的手按摩足底血管。

早稻田大学的研究表明,这种按摩能让足部的血流量增加37%,有效预防冻伤。

这些气囊还能根据选手的体重和滑行速度自动调整压力,就像一个智能按摩师,随时为选手的足部提供最舒适的护理,可运动员因为鞋子带来的温暖受益时,却换上了让他们更容易寒冷薄袜子。

运动员的选择

2022年北京冬奥会女单冠军谢尔巴科娃赛后脱鞋时,她脚趾上的冻疮让观众心疼不已。

但花滑选手们宁可忍受冻伤,也不愿穿厚袜子,因为对于花滑选手来说,完成一个四周跳需要精确到毫秒的时机把控。

剑桥大学的研究发现,当袜子厚度超过0.5毫米时,足底对冰刀的触觉敏感度会下降63%。

这意味着,选手可能无法感知冰刀与冰面接触的瞬间,导致跳跃高度不足或落冰不稳,这就像蒙着眼睛穿针,触觉不灵敏就很难完成精细动作。

于是顶尖选手通常选择薄如蝉翼的袜子,甚至有人直接在冰鞋里垫一层超薄的棉质衬垫,只为了留住那一点点关键的触觉。

为了在低温中保持足部敏感,俄罗斯花滑队有一套特殊的训练方法,选手们从15℃的冰场开始训练,每周降低2℃,逐步适应更低的温度,最终在-10℃的环境中仍能正常发挥。

这种训练能促使身体产生一种特殊的“冷休克蛋白”,它就像体内的抗冻剂,能保护细胞免受低温伤害。

这样的训练并非没有代价,许多选手的脚趾上都有常年累积的冻疮,这些伤痕成了他们追求极致的勋章。

现代冰鞋采用“局部保暖”的策略,就是为了在脚掌和脚跟这些关键部位安装加热层,而脚趾部位则保持单层皮革。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血液优先流向需要发力的肌肉群,确保跳跃和旋转时的稳定性。

脚趾可能会被冻伤,但选手们知道,这是为了更高的目标不得不做出的牺牲。

就像士兵在战场上优先保护重要器官,选手们也在冰场上进行着一场关于取舍的战斗。

花样滑冰的保暖技术,很多都来自军工和航天领域,这些原本用于极地科考、潜艇和航天器的科技,经过改良后,成了选手们对抗严寒的利器。

比如现在冰鞋里使用的锂电池,原型是德国U型潜艇在低温下使用的电池。

潜艇在深海中面临极低的温度,电池必须能在恶劣环境中稳定工作。

科学家将这种电池技术改良后,应用到冰鞋上,不仅能在-40℃的环境中正常供电,体积还缩小到了原型的1/100。

类似的还有加拿大选手使用的电热袜,它的设计灵感来自北极部队的智能加热系统。

北极部队在极寒地区执行任务时,需要保持足部温暖,他们的袜子里有18个微型传感器,能根据脚部温度自动调节加热功率。

这种技术被应用到花滑中后,能耗比普通电热袜低42%,既能保暖又省电,就像给足部装一个智能 恒温器。

瑞典科研团队还从北极鱼类身上获得灵感,开发出冰鞋内衬的特殊涂层。

北极鱼能在零下几度的海水中生存,因为它们的血液里含有抗冻蛋白,能阻止冰晶形成。

科学家将这种蛋白的原理应用到冰鞋内衬上,制成了防结冰涂层,能使鞋内湿度降低31%,减少冷凝水的产生,让足部保持干爽温暖。

日本花滑新秀刘永的训练视频中,他穿着最新款的加热冰鞋,在冰场上连续完成五个四周跳。

他的冰鞋里,石墨烯层正以98%的效率转化电能为热能,气凝胶阻挡着外界的低温,智能鞋垫在为他按摩足底。

但在这一切科技的背后,是他每天数小时在冰场上的坚持,是脚趾上新旧交替的冻疮,是为了0.1秒的完美跳跃而付出的无数汗水。

最好的保暖不是让运动员感觉不到冷,而是让冷成为力量的一部分,但运动员的健康依然需要得到保障,这就离不开现代科技的进步、研发人员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体育   冰鞋   花样滑冰   选手   冰场   足部   北极   脚趾   保暖   石墨   袜子   足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