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载于《广东科技报》
老广们代代相传的箴言“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道尽了汤水在岭南餐桌上的核心地位。那一煲煲文火慢炖、滋味醇厚的老火靓汤,不仅凝聚着水、火、食材与时光的交融,更是广东先民在独特湿热环境下,以食药同源之理调理身心的智慧结晶。面对南方漫长的“热”“湿”两邪交相肆虐,一碗应时当令的靓汤,便是一剂化解湿热、平衡身心的天然良方。

饭前饮汤,这个看似寻常的习惯,实则暗合中医“先通后补”的精妙之理:以汤水先行润泽、疏通脾胃之枢机,既避免了餐后汤水稀释消化之胃液,又为后续营养的吸收铺设坦途。汤,既是慰藉味蕾的美食,更是蕴藏药性的膳养。让我们循着岭南的汤香,探寻那些被时光验证的祛湿良方。
鸡骨草猪横脷汤:祛湿护肝的岭南经典
鸡骨草,又名相思藤,以其性凉味甘、专入肝胃二经的特性,在岭南本草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疏肝和胃之功,使其成为对抗湿热蕴结所致肝胆不适的首选。需特别注意的是,唯其根茎可入药,且豆荚内含毒性物质(相思子毒素),使用时必须严格去除豆荚并彻底浸泡清洗,确保安全。

现代药理研究揭示,鸡骨草富含相思子碱、相思子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糖类以及具有抗炎活性的甘草次酸等。这些成分协同作用,赋予其显著的抗炎与免疫调节双重活性。其“清热解毒”之功能有效清除体内热毒,“疏肝利湿”则能促进肝胆代谢功能的恢复,两者相辅相成,形成针对岭南湿热气候引发肝胆系疾患(如肝胆湿热型肝炎、胆囊炎早期不适、湿热黄疸等)的独特调摄机制,完美诠释了“食药同源”在特定地域环境中的应用。
食材准备(3人份至4人份)
鸡骨草30克至50克(干品),清水浸泡10分钟,务必彻底摘除所有豆荚(有毒)。猪横脷(猪胰脏)1条约300克,切块后,冷水下锅,加入少许料酒和几片生姜,煮沸焯水3分钟至5分钟,去除腥臊及杂质,捞出冲洗干净浮沫。赤小豆50克(非普通红豆),提前浸泡1小时。蜜枣2颗至3颗,生姜3片,陈皮1小片,胡萝卜1根(约150克),清水约1.5升。
煲汤流程
处理好的鸡骨草可用洁净纱布袋包裹;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砂锅或厚底汤锅中;加入足量清水(约1.5升),务必一次性加足;武火烧开后,务必撇去浮沫;转文火,盖上锅盖,慢煲1.5小时至2小时;文火慢炖是精髓,使食材精华充分释放,汤色清澈透亮,滋味醇厚;煲好后,取出鸡骨草包弃去;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适用人群与养生建议
肝胆湿热体质者。症状常表现为口苦口臭、胁肋胀痛、眼睛干涩或发黄、小便黄赤、皮肤油腻或易发痘痘、舌苔黄腻等。夏季熬夜、应酬饮酒后尤宜。具有清利肝胆湿热、护肝利胆、健脾和胃的功效。作为夏季日常保健汤水,每周1次至2次。餐前温热饮用效果最佳。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体质虚寒、脾胃虚弱易腹泻者不宜饮用。饮用此汤避免同时食用绿豆、螃蟹、苦瓜等性质寒凉的食物,以防寒凉伤胃。鸡骨草去荚必须彻底,谨防中毒。
枇杷龙骨汤:润肺止咳的天然甘露
枇杷树,堪称自然馈赠的宝库,叶、果、核、花皆可入药,尤以枇杷叶的应用最为广泛,被誉为“天然止咳药”。现代研究揭示,枇杷叶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如苦杏仁苷水解物等),具有确切的抗炎、抗氧化、护肝、抑菌作用,其提取物亦是护肤品中抗痘舒敏的明星成分。枇杷果,甘酸可口,富含维生素A族、B族、C族及有机酸,能润肺生津、止渴止咳。其果酸与酶类物质更能促进食欲,开胃消食,尤宜于消化不良者。枇杷核(需经严格炮制减毒后方可使用)在传统医学中曾用于化痰散结。枇杷花清香宜人,泡茶可润喉利咽,缓解声音嘶哑。此汤主要以叶和果入馔。

枇杷龙骨汤以猪脊骨为基底,提供胶质与鲜味,搭配枇杷叶的清肺降逆、枇杷果的润肺生津,辅以百合清心润肺、无花果清热生津、南北杏(南杏润肺止咳、北杏化痰平喘)、枸杞滋补肝肾,共奏清肺热、润肺燥、止咳化痰、生津利咽之效。这是应对燥咳、空调房口干、烟酒刺激及感冒后余咳未清的理想汤饮。
食材准备
猪脊骨(龙骨)500克,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焯水,洗净备用。枇杷叶干品10克(建议用纱布袋包裹)或新鲜枇杷叶8片至10片(用刷子彻底刷去叶背绒毛)。新鲜枇杷果8颗至10颗(用叶则减量),洗净去皮去核(核有毒),对半切开或保留完整。百合15克,无花果3颗至4颗(干鲜皆可),南杏仁5克,北杏仁5克,枸杞子10克,生姜2片,清水约2升。
煲汤流程
焯水洗净的猪脊骨、百合、无花果、南杏、北杏、姜片一同放入砂锅;加入足量冷水(约2升),务必一次加足,这是汤色清澈的关键。武火煮沸后,立刻撇净浮沫;转文火,盖上盖子(留缝),慢煲1小时,让猪骨的精华和药材的性味充分融合;此时加入处理好的枇杷叶材料包和新鲜枇杷果肉;继续文火煲煮15分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枇杷叶过煮味苦;在关火前5分钟,撒入枸杞子;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可加入一小勺食盐。

适用人群与养生建议
长期吸烟、身处粉尘环境、咽喉干痒不适者,夏秋换季或感冒后久咳不愈者,熬夜上火、口干舌燥、虚烦不眠的上班族,儿童(配方需调整,见注意事项)及老人体质虚弱需温和润肺者,空气干燥(空调房)、雾霾天气时作为预防性保健饮品。
注意事项
风寒咳嗽者禁用枇杷叶;高尿酸血症患者饮汤不宜超过1小碗,少食肉;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可酌情减少枇杷叶用量或增加姜片。枇杷核有毒,新鲜枇杷果入汤时,务必彻底去核,防止误食;北杏仁含微量毒性,用量需严格控制,儿童汤品建议去掉北杏仁。
木棉花薏米汤:健脾祛湿的岭南时令之选
盛放于岭南春夏之际的木棉花,色泽火红,被誉为“英雄花”。其性凉,味甘淡,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凉血止血的功效。岭南地区湿气弥漫,极易导致“湿热困脾”,引发肢体困重、食欲缺乏、腹胀、大便黏滞、皮肤湿疹等“湿邪”症状。木棉花正是民间应对此症的食疗良材,“木棉花汤,春夏不慌”的谚语,道出了其在岭南人民心中的祛湿地位。薏米,即薏苡仁,其健脾祛湿、利水消肿、清热排脓的功效被古今医家推崇,《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木棉花与薏米配伍,一个偏于清湿热、解时毒,一个长于健脾胃、渗水湿,两者相得益彰,是调理“湿热蕴脾”“湿重于热”体质的经典组合,充分体现了岭南药膳“就地取材,调理地域性疾病”的特色。

薏米的价值得到现代科学的广泛验证。其核心活性成分薏苡仁酯被证实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的潜力;薏苡多糖贡献了显著的抗氧化、调节血糖功能;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血脂、抗炎;此外,还富含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全面改善新陈代谢。木棉花则含有黄酮类、多糖、有机酸等成分,协同发挥其清热利湿作用。二者结合,从不同途径改善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温和有效地化解湿邪。
食材准备
木棉花干品10朵至15朵,若用新鲜木棉花,务必选择未受污染、完全盛开的,摘去花蕊,彻底清洗干净,必须焯水以去除涩味和潜在杂质,挤干水分再用。猪骨(或瘦肉)500克,冷水焯水后洗净。薏米30克,提前浸泡10分钟,易于煮透;赤小豆30克,提前浸泡10分钟;茯苓20克,增强祛湿效果,使汤效更平和持久;蜜枣2颗,平衡木棉花微涩,赋予汤水自然甘润;生姜3片,温中和胃,驱散寒凉,去肉腥;清水约2升。
煲汤流程
处理好的木棉花、焯水猪骨(瘦肉)、泡好的薏米、赤小豆、茯苓、姜片一同放入砂锅;加入足量清水;武火煮沸,撇净浮沫;转文火,盖盖,慢煲1.5小时;在最后30分钟时,加入蜜枣;煲好后,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此汤追求食材本真的清甜与祛湿功效,调味宜淡。

适用人群与养生建议
湿热体质,典型表现为舌苔厚腻发黄、面部油腻易生痤疮、头发易油、身体困重不爽、口中发苦、小便黄赤短少;脾虚湿困,表现为食欲减退、饭后腹胀、精神不振、易感疲劳、大便稀溏或粘滞不爽;亦可作为预防暑湿感冒(症见头重如裹、身热不扬、胸闷腹胀)、湿疹、皮肤瘙痒等季节性不适的保健汤水。
注意事项
孕妇用或禁用。木棉花有活血通络之效,薏米传统认为性滑利,孕期需谨慎。经期女性暂停饮用。阳虚体质不宜多饮。务必选用可食用级别的木棉花干品或确认无污染的新鲜花朵。路边掉落或受污染的木棉花不可入馔。严格区分赤小豆与红豆,前者药用利水,后者多作食用。
李紫茜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卫生健康学院。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