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会讲:精不足多欲,血不足多眠,气不足多食?一文了解

李婶儿今年60岁,是一位退休小学老师。平日生活规律,每天清晨,她绕着小区公园快走几圈,然后和邻居们打招呼,喝喝花茶,日子平静如水。

但最近,李婶儿发现自己身体有些变化:晚间难以入睡,白天却常常困倦无力;饭菜再香也提不起胃口;心里时常焦虑,对许多事情都不上心。

她前来我的门诊咨询,说起了这些困扰。我听完后,微笑着告诉她:

“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精不足多欲,血不足多眠,气不足多食。’其实,这就是传统中医学对调养身体的智慧总结。”

这句话的含义,其实隐藏着中医对生命、健康与疾病深刻的思考。

不足多欲——虚火亢盛,欲望反而失控

中医认为,“精、气、血”是人体三大基本物质,其中“精”属于生命的本源,是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动力。年轻时精足体盛,冲劲十足,心气和身体都有充沛的能量,所以“精满不思欲”。然而随着年龄渐长,或者因为长期劳累、纵欲、作息不规律等原因,肾精会逐渐亏损。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下丹田的精气不足时,反而容易出现“多欲”的情况。这并不是精力旺盛的表现,而是一种虚火上浮、阴虚火旺的状态。很多患者常常困惑:“明明感到很疲乏,身体却不自觉地产生一些莫名的冲动。”这就是所谓的“人菜瘾大”,实际上已经是身体发出的早期警讯。

现代社会许多年轻人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过度用脑甚至手淫,都会加快肾精的消耗,出现失眠、多梦、注意力分散等症状。而年长者随着肾水逐渐枯竭,也会出现这类情况。要改善这种现象,建议可通过太极、站桩等运动强化下丹田,增强精气,抑制虚火。养成早睡早起、节制欲望的健康习惯,是保养肾精的根本方法。

血不足多眠——嗜睡其实是虚弱的信号

李婶儿问我:“最近怎么感觉老是睡不醒,特别容易困?”

我告诉她:睡眠和血的关系密切。血液担负着滋养器官、运行精神的任务。血虚的人,大脑、心脏、肝脏等器官得不到充分滋养,就会让人无精打采,整日无力,甚至看电视、聊天时也容易打瞌睡。

在临床中,许多老年患者,尤其是患有慢性病或饮食偏颇、体质虚弱的人,经常出现“多眠嗜睡”现象。中医有“血足神自旺,血虚神自困”的说法。如果发现自己突然变得手脚无力、精力很差,这有可能是气血供应不足的表现。

除了对症治疗,日常生活建议规律作息,适当进补血气。饮食上可以多吃富含铁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红枣、阿胶、龙眼、猪肝、菠菜。这些食物能够帮助改善血液质量,缓解疲倦嗜睡的症状。此外,配合适当锻炼,促进气血运行,也有助提升精力、改善睡眠。

气不足多食——消化不良易饥饿,其实是脾气虚弱所致

最后,很多患者会有这样的问题:“明明吃得不少,却总觉得肚子饿。”其实,这正是气虚的表现。中医讲“气为生化之源”,脾胃主气血生化,脾气充足则饮食化为精微,气血生化有度,自然“不思食”;脾胃虚弱,气不敷用,就会出现“气不足多食”。

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吃饭很快饿,消化却并不良好,有时还会腹胀、食后倦怠。调理原则是健脾益气,可适当多吃山药、小米、莲子、南瓜等健脾食物,忌生冷、油腻。此外,可以结合太极、八段锦等轻柔运动,帮助中焦运化,强化气机,久而久之,气足自然安稳。

小习惯 大健康

李婶儿听后,恍然大悟:“原来身体每一处的变化都有其根源和规律,高明的养生,还是要顺应自然。”

其实,中华医学的养生哲学很朴素,主张“未病先养”。唐代药王孙思邈就特别强调:“养生要重视调养饮食、起居、运动和情志。”

饮食不过饱,五味均衡,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起居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锻炼宜静动结合(静有站桩,动有导引);用天然、地道的食材和药材做辅助调理。

“精不足多欲,血不足多眠,气不足多食”这句话,是对人体自我保养的高度总结。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生活细节入手,保持节制与调和,就能远离疾病、延年益寿。这也是我作为医生每天反复叮嘱大家的健康秘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养生   中医   规律   身体   气血   虚火   虚弱   饮食   患者   食物   太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