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冬病夏治”最佳时期来临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初伏:

7月20日至7月29日

共10天

中伏:

7月30日至8月8日

共10天

末伏:

8月9日至8月18日

共10天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利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调整人体间的阴阳水平,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

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

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冬病夏治适用于哪些人群


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中医认为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经西医检查无异常、无明确病因者。这些情况,中医认为属阳虚风寒盛,适合冬病夏治。



1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尤其适用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2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胃胀、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消化性溃疡等。


3

风湿骨病

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4

小儿疾病

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腹泻等。


5

妇科疾病

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患者。


6

治未病

免疫功能低下,夜尿频多,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等亚健康的调理。

冬病夏治常用方法




“冬病夏治”主要是中药的穴位敷贴为主,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有学者将针灸、砭术、拔罐、气功、吐纳、导引、推拿、刮痧、穴位注射等外治法也用于保健及“冬病夏治”中。

1

穴位敷贴

最常见的三伏贴即天灸: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于患处或穴位,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是以中医的经络学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药液调成糊状,或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膏剂,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2

针刺

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

3

穴位注射

主要采用温补肾阳的中药制剂。

4

艾灸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的功效。

5

火龙灸

通过经络加温给药的方式,具有调和阴阳、通经活络、固肾温阳、健脾和胃之功效。

6

中药内服

可以服用温性药物达到温阳祛寒之功效,或服用夏季膏方调理机体免疫力,减少冬天疾病发生率。

7

饮食疗法

夏天天气炎热,不可贪凉,要“热”着吃。

8

运动疗法

锻炼身体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哪些情况不适合冬病夏治


在夏季做治疗的时候不能处于过饥、过饱、过劳、大醉等情况,防止发生头晕甚至晕厥的情况。

局部皮肤有溃疡、创伤、感染,以及皮肤过敏,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不建议做冬病夏治。

患有严重的心肝肾脑疾病、严重的糖尿病及血液病者,以及孕妇等人群不适宜做冬病夏治。

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有发热的情况时不要进行冬病夏治。

体质偏于阴虚、痰热等热性体质的人不适宜冬病夏治。

若进行冬病夏治对敷贴药物或者辅料成分过敏者应该及时停止治疗。

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


贴敷疗法患者在贴敷后尽量减少活动,以免药物过早脱落,影响疗效,一般在贴敷后4~8个小时后,局部会感到灼热难忍,此时应当即刻将敷贴揭除

敷贴前患者最好洗澡或局部清洗,衣服宜穿深色透气性能好的宽松衣衫,注意防止药物污损衣物。贴敷后不要马上洗澡,要停留几个小时再洗澡,使用温水冲洗,不要擦洗,也不要用冷水洗。

治疗期间不要处于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里少食凉水、冰镇饮料、冰棍、螃蟹、凉茶等寒凉食物。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导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可成阳虚宿疾。

夏日气温炎热,经过温阳的疗法后,不适宜食用温燥性质的食物,应慎用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新鲜桂圆或荔枝、羊肉等,以免耗伤人体津液。

慎食用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充足睡眠,每晚保证7~8个小时睡眠

调节情绪,注意维护良好心态,避免过于情绪激动、烦躁或悲伤忧郁;适当安排简约、宁静的生活方式。

另外,中医贴敷疗法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一些慢性病患者如果正在服药的话,在敷药期间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一定要咨询医生。

本文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薛鸿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养生   今日   最佳时期   穴位   疾病   人体   夏季   体质   中医   疗法   药物   伏天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