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上午,58岁的阿姨又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忙个不停。她从早上七点开始擦窗、洗衣、拖地、做饭,一刻也没闲着。
女儿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忍不住说:“妈,您歇歇吧,天天这样干,累坏了身体。”阿姨笑着摆手:“动一动才不痴呆,我听说做家务能防老年病。”
可就在最近一次体检中,医生却提醒她:“做家务确实有益,但方式不对,反而可能增加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
这句话让阿姨大吃一惊,也引出了一个让许多中老年人都好奇的问题,做家务真的和阿尔兹海默症有关吗?
过去的观念中,很多人认为脑力活动才是预防老年痴呆的关键,比如看书、下棋、背诗。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身体活动同样能影响大脑健康。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发现,中老年人每周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超过5小时的人群,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比久坐人群低了约35%。
令人惊讶的是,其中“做家务”就被归为一种轻至中等强度的有氧活动。而在日本东京大学的“老年认知健康项目”中,研究者通过对420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观察。
发现那些每天保持规律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整理物品)的人,在认知测试中平均得分比不做家务者高出12%。
为什么做家务能对大脑有帮助?原理其实很简单。做家务不仅仅是身体动一动,它需要大脑协调判断、记忆和计划。
比如拖地要规划路线、做饭要计算时间、叠衣服要有分类思维,这些行为都在刺激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这是负责思考、判断和记忆的关键区域。
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专家指出,规律的家务活动能让大脑保持“使用状态”,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延缓认知衰退。可以说,做家务就像是“大脑的有氧训练”。
但医生提醒,做家务虽然好,却不能“盲目地好”。不当的家务习惯不仅达不到锻炼效果,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协和医院老年神经科主任医师指出:“部分中老年人做家务时容易出现过度劳累、重复单调或姿势不当,这些行为会导致血压波动、供血不足,甚至影响脑部代谢。”
尤其是58岁以后,身体机能下降,若不注意方式,就可能从“锻炼大脑”变成“消耗大脑”。
不要把家务当成“体力挑战”。许多老人喜欢一次性把家务全干完,比如连着擦地、洗衣、收拾阳台,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
长时间低头、弯腰、憋气用力,会造成血压瞬间升高,减少脑部供氧,诱发头晕、心慌,甚至中风风险增加。
医生建议家务时间分段进行,每次不超过40分钟,间隔时坐下喝水、活动颈肩。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颈椎病的人,更要避免“持续战斗式”劳动。
做家务要有变化,别让动作太机械。长期重复同一种简单家务,比如只扫地、只洗碗,会让大脑“习惯化”,刺激变少。
建议尝试轮换不同类型的家务:今天整理衣柜,明天打理阳台,后天做饭做菜。甚至可以尝试边做边动脑,比如规划房间布局、学习新菜谱,这样既锻炼记忆又活跃思维。
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系的研究团队发现,保持家务的多样性,能让大脑灰质体积更稳定,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
注意家务环境的安全与光线。许多老年人喜欢早晨天还没亮就起床做事,光线不足时容易磕碰或滑倒,而这些小意外对认知功能有长期影响。
跌倒引发的轻微脑震荡、慢性颅内出血,都是阿尔兹海默症的潜在危险因素。
医生提醒,家务环境应保持明亮、干燥、防滑,尽量使用轻便工具,避免提重物或攀高。家务时听些轻音乐、保持愉快情绪,也有助于降低精神紧张感。
最后一点常被忽视别独自做所有家务。许多中老年人有个习惯,“孩子上班忙,我全包了”,认为自己多干点没关系。
事实上,研究发现,长期孤立地进行家务活动,会让人产生“无社交劳动感”,增加抑郁与孤独风险,而这正是阿尔兹海默症的情绪诱因之一。
美国梅奥诊所建议,家务最好与家人共享,比如一起做饭、分工打扫、边聊边整理。这样的社交互动能刺激多巴胺分泌,让大脑处于活跃、愉悦状态,从而减少认知退化的风险。
从科学角度看,适度家务确实能“动脑又养脑”。国际老年学杂志《Gerontology》2023年的一篇研究显示,规律参与家务的老年人,在两年随访中记忆力下降风险比久坐人群低21%,语言流畅性下降风险低17%。
研究者指出,这种效果类似于“温和运动+认知训练”的结合。而对中国中老年人群而言,家务本身就是最容易坚持的活动形式,不需额外花钱,不受天气限制,只要方法正确,就能成为天然的“防痴呆药方”。
当然,做家务并不能完全阻止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遗传、睡眠、饮食、慢性病控制等多重因素同样重要。
若家中有早发性痴呆家族史、记忆力明显下降或情绪改变,应尽早前往正规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评估。医生会通过认知测试、影像检查等手段明确诊断,早期干预越及时,改善空间越大。
健康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藏在日常的细节里。有人说,人生就像一间屋子,做家务的人其实在整理自己的身体。只要方式得当,哪怕每天半小时的小劳动,也能成为抵抗衰老的力量。
对于58岁以后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妨从今天起,学会“聪明地做家务”:少拼体力,多用脑;少独自干,多交流;让每一次擦拭、收纳,都成为唤醒大脑的温柔训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阿尔兹海默症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血清AB1-42及STREM2水平与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刘彩霞:李倩:柴晓亮;丁小酒;吴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25-09-25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