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来临,烈日似火,大地像被放在蒸笼里一般,酷热难耐。人们为了消暑,常常会在饮食上做出各种调整,然而,有些看似能带来清凉的饮食方式,实则隐藏着诸多健康隐患,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入“雷区”。今天,我们邀请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刘晓川为大家揭秘盛夏消暑时需要远离的饮食雷区。
1、冷饮狂欢,肠胃“苦不堪言”
【冰爽背后的肠胃危机】
在炎炎夏日,来上一杯冰镇饮料或者吃上一根冰淇淋,那冰爽的感觉瞬间就能驱散暑气,让人倍感惬意。然而,过度贪恋这种冰爽却会给肠胃带来极大的伤害。我们的肠胃就像一个温暖的“加工厂”,需要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中才能正常运转,一般肠胃的温度维持在36 - 37℃左右。当大量冷饮进入肠胃后,肠胃的血管会迅速收缩,就像原本畅通的水管突然被捏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消化液的分泌也会受到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胰液和胆汁分泌不足则会影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长期如此,肠胃的蠕动节律也会被打乱,可能引发肠胃痉挛,那种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让人难以忍受;还会导致腹痛、腹泻等问题,腹泻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危害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于肠胃功能本就较弱的人群,如老人、儿童和肠胃疾病患者,他们的肠胃黏膜更为脆弱,对冷刺激的耐受性更差,危害更为明显,可能一次冷饮过量就会引发急性肠胃炎,需要住院治疗。
【冷饮选择有讲究】
即使要吃冷饮,也不能随心所欲。首先,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避免食用三无食品。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冷饮可能卫生条件不达标,含有大量的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食用后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其次,要注意冷饮的温度,不宜过低,最好选择接近常温或者稍微冰镇一下的饮品,一般冷饮温度以8 - 14℃为宜。另外,不要在空腹时吃冷饮,此时肠胃处于空腹状态,突然受到冷刺激,更容易引发肠胃不适。也不要在剧烈运动后立即吃冷饮,运动后身体产热增加,体表血管扩张,此时吃冷饮会使血管急剧收缩,不仅影响身体散热,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可以选择在饭后1 - 2小时吃冷饮,这样既能享受冰爽,又能减少对肠胃的伤害。同时,吃冷饮的速度也要适中,不要一口气吃太多,让肠胃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2、生食盛宴,病菌“暗藏其中”
【生食隐患知多少】
夏季气温高,细菌和寄生虫繁殖速度快,生食很容易成为它们的“温床”。很多人喜欢在夏天吃凉拌菜、生鱼片、醉虾等生食,觉得这样既清爽又美味。然而,这些生食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清洗和处理,很容易携带各种病菌和寄生虫。例如,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的肠道中,如果生食被大肠杆菌污染,食用后可能会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败血症。沙门氏菌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它可以在生肉、生蛋、生海鲜等食物中存活,感染后会引起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肝吸虫则主要寄生在淡水鱼的体内,如果食用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生鱼片,肝吸虫会在人体肝脏内寄生,导致肝脏受损,引发肝吸虫病,出现肝区疼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期感染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安全享用生食的方法】
如果实在想吃生食,一定要确保其新鲜和卫生。购买生食时,要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挑选新鲜、无异味、无破损的食材。对于蔬菜类,要仔细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和虫害。在处理生食前,要将双手和厨具清洗干净,可以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厨具要用开水烫洗消毒。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可以使用不同的砧板和刀具分别处理生食和熟食。凉拌菜要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去除农药残留和杂质,然后用开水焯一下,杀死部分病菌,焯水时间要根据蔬菜的种类和大小适当调整,一般绿叶蔬菜焯水1 - 2分钟即可。生鱼片和醉虾等要选择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海鲜,并且要确保其新鲜度,购买后要尽快食用。食用时可以搭配一些醋、蒜、姜等调料,醋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蒜和姜中的大蒜素和姜辣素也有抗菌消炎的功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菌的侵害。
3、水果当饭,营养“失衡告急”
【水果代餐的误区】
夏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各种水果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有些人觉得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水分,既营养又解渴,于是就把水果当成饭来吃。然而,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虽然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它缺乏蛋白质、脂肪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维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脂肪则是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还能帮助身体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如果长期用水果代替正餐,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出现头晕、乏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些水果的含糖量较高,如荔枝、龙眼、葡萄等,过量食用还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偏高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水果的摄入量。
【合理食用水果的建议】
水果应该作为日常饮食的补充,而不是主食。每天食用水果的量要适量,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200 - 350克水果,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两个香蕉的重量。可以选择多种不同颜色的水果搭配食用,因为不同颜色的水果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如红色的水果富含番茄红素,黄色的水果富含胡萝卜素,紫色的水果富含花青素等,这样可以保证摄入更全面的营养。同时,要注意食用水果的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在饭后立即吃水果,以免影响消化。饭后胃内已经充满了食物,此时再吃水果,水果会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苹果、梨、柚子等,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食用量,同时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4、辛辣重口,上火“火上浇油”
【辛辣饮食的夏日“火患”】
在夏天,很多人喜欢吃辛辣食物,觉得这样可以刺激食欲,让自己吃得更多。然而,辛辣食物属于热性食物,在夏季食用容易加重体内的火气,导致上火。上火后,会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疼痛、便秘等症状,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口腔溃疡会让人吃饭、说话都感到疼痛;牙龈肿痛会影响咀嚼功能;咽喉疼痛则会使吞咽困难;便秘会导致体内毒素堆积,影响皮肤健康,还可能引发痔疮等疾病。而且,辛辣食物还会刺激肠胃黏膜,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肠胃不适,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有肠胃疾病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可能会诱发胃痛、胃胀、腹泻等症状。
【夏日清淡饮食之道】
夏季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清热解暑、健脾开胃的食物。可以选择绿豆汤、冬瓜汤、苦瓜汤等汤品,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冬瓜能清热化痰、防暑止渴,苦瓜则有清暑明目、解毒健胃的功效,这些汤品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清热降火。蔬菜方面,可以多吃黄瓜、西红柿、芹菜、生菜等,黄瓜富含水分和维生素,具有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防暑的作用;芹菜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生菜清爽可口,能增进食欲。主食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等,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的作用,南瓜能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这些粥品容易消化吸收,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如果实在想吃辣,也要适量控制,可以在菜肴中加入一些醋、柠檬汁等酸性调料,既能增加风味,又能缓解辛辣对肠胃的刺激,因为酸性物质可以中和一部分辣椒素的刺激性。
5、隔夜饭菜,细菌“疯狂滋生”
【隔夜饭菜的潜在风险】
夏天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隔夜饭菜更是细菌滋生的“重灾区”。即使将隔夜饭菜放在冰箱里冷藏,也只能抑制细菌的生长速度,而不能完全杀死细菌。冰箱内虽然温度较低,但仍然存在一些嗜冷菌,如李斯特菌、耶尔森菌等,它们在低温环境下也能生长繁殖。当再次食用隔夜饭菜时,这些细菌会进入人体,引发食物中毒、肠道感染等疾病。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发热、脱水、休克等症状,危及生命。而且,隔夜饭菜中的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尤其是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在存放过程中容易被氧化分解,长期食用隔夜饭菜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正确处理剩菜剩饭的方法】
为了避免浪费,如果饭菜做多了,可以在饭后及时将剩余的饭菜用保鲜膜或保鲜盒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但是,要注意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因为生食中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如果与熟食接触,会导致熟食被污染。再次食用隔夜饭菜前,要彻底加热,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保持这个温度持续3分钟以上,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对于一些容易变质的食物,如海鲜、凉拌菜等,最好不要隔夜食用,海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容易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凉拌菜没有经过高温杀菌处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隔夜后更不能食用,以免危害健康。
6、补水误区,身体“缺水依旧”
【错误补水方式的危害】
在夏天,人体出汗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然而,很多人存在补水误区,导致身体依然处于缺水状态。比如,有些人喜欢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其实当感到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此时,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也会加重,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还有些人喜欢用饮料代替水,如可乐、雪碧、果汁等,这些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不仅不能有效补充水分,还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导致血糖升高、肥胖等问题。一次性大量饮水也是不可取的,这样会加重肠胃和心脏的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大量饮水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同时,还会导致血液稀释,增加心脏的排血量,加重心脏负担。
【科学补水的方法】
正确的补水方式应该是少量多次、定时定量。每天至少要饮用1500 - 2000毫升的水,可以分多次饮用,每次饮用100 - 200毫升。可以选择白开水、矿泉水或者淡茶水,这些饮品既能补充水分,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多的负担。白开水是最经济、最健康的饮品,它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利用;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淡茶水具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的作用。在运动前后或者大量出汗后,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含水量高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西瓜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解暑降温;黄瓜和西红柿也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能起到补充水分和营养的作用。
【专家名片】
刘晓川,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技术擅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在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炎性肠病、慢性便秘、肝硬化、脂肪肝、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胆道疾病如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食管、胃和大肠早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消化系统危重和疑难病,如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黄疸、腹水、腹痛、腹泻、消瘦等诊治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方面技术过硬,胃肠镜操作10000例以上,超声内镜、内镜下胆胰疾病的相关ERCP技术(如内镜下胆管取石、胆管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等),熟练掌握胃肠息肉、腺瘤、早癌的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消化道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及放置及取出支架;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胃石的内镜下碎石;内镜下取食管、胃肠异物等。
学术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内镜超声医师分会委员。
学术科研:承担院级和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获部级科技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论著3部。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刘晓川
监制:彭雪征
来源:北京号
作者:应急总医院
流程编辑:U022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