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钟尚洋
编辑|t
有些照片,能让人瞬间失语。比如1942年,河南。女人瘫坐在地,嘴里嚼着草根,眼神空洞得像破了洞的锅盖。这不是电影剧照,也不是画展创作,而是活生生的老照片,记录着河南三千万灾民在饥饿、战争和冷漠中挣扎的那一年。
你以为饿了几顿是灾荒?不,真正的灾荒,是连野草都成了奢侈品!今天,咱们就聊聊那段照片背后,被历史尘封的人间地狱。
1942年春天,河南的田野,一夜之间失去了颜色。地上连半片绿叶都难觅踪影。天干得像是老树皮裂开了缝,地上寸草不生。豫中、豫南、豫东,一场席卷数百万人的灾荒正滚滚而来。
开封、许昌、周口,一线串成的焦土之地,最早爆发大面积饥饿。人们先从割草充饥,转而剥树皮,嚼谷皮、啃牲畜饲料。
三门峡附近,一群女人蹲在荒野上,捡着最后一撮枯黄的草根,嘴里艰难地咀嚼着,眼神呆滞,身子骨像秋天最后一片干枯的叶子。这不是绘画,这是当时白修德拍摄下的真实场景。
同年四月,三门峡以东,饥荒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家中只剩空坛破瓮,草根已经挖光,树皮已经剥尽。村头的井早就干涸,地里种下去的种子被蝗虫吞噬得一干二净。蝗虫铺天盖地,从天空落下来时,能让正午变成黑夜。
许昌县,当时的县志记载,村民们已经不再讲求食物的味道,只求能塞进嘴里咽下肚子。路边的树,树皮被扒得只剩下骨干;地头的小草,被拣得连根须都翻了出来。
民众们用泥土拌杂着野草煮成浆糊,哄孩子糊口。河南省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显示,到1942年5月,仅豫东地区已有近20万人饿死。
临近夏季,水源彻底枯竭。气温高达四十度,地表龟裂,逃荒的人们穿着破布裹脚,踏着烫脚的土地,一步步走向死亡。那些坐在地上嚼草的女人,多数已经丧失了行走的力气。她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瘦成皮包骨,却无力相救。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闯西关顺口溜》里,清楚地记录了当时惨况:“蒋介石扒开花园口,一担两筐往外走,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
照片中,女人的眼神里,看不到一丝生机。嚼草,不是为了活下去,而只是为了在临死前,让空荡荡的肚子不那么疼。这张照片,定格了河南三千万灾民的生死挣扎,也成为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道伤痕。
在嚼草求生无望之时,更多的人选择了出逃,但那条逃荒的路,比咀嚼枯草还要绝望。
1942年夏,饥荒的烈度在豫中、豫南、豫东迅速攀升。河南省档案馆资料显示,6月以后,约有三百万灾民踏上了逃亡之路。方向很清楚,只能向西,向着尚有一点希望的陕西奔逃。
逃荒队伍从许昌、洛阳、郑州等地汇聚,沿着陇海线,一路涌向西安。火车站挤满了灾民,衣衫褴褛,抱着稚儿的妇女,拖着老母的青年,脚步踉跄,面色蜡黄。
每一段铁路上,都遗落着冻僵的尸体和被遗弃的孩子。《大公报》记者张高峰在1943年初报道,洛阳城门外,每天能捡到上百具饿死的尸体。
逃亡,不是走路那么简单。豫东至洛阳,行程动辄百里,一路上没有粮食,没有水源。即便徒步抵达洛阳,也面临重兵封锁,粮食紧张,外来灾民被视为累赘。
警察用柳条抽打灾民,乡保甲催逼征粮,一些逃亡家庭就地解散,有的把孩子遗弃在路边,只换取一口饭吃。
洛阳附近,一位灾民在火车站前等了两天,喂养自己仅剩的一口饭,最终还是饿死在月台角落。他怀里的孩子,早已停止呼吸。这样的场面,不是个例,几乎成了每天上演的剧目。
逃亡途中,还有另一番人间惨剧。三门峡以西,黄河封锁,日本占领区紧逼,豫北灾民不得不向南或东逃窜。然而,南边是被日军占据的武汉,东边的黄河以东也是日军重兵压境。豫北灾民为了过河,被迫交出家中全部财产,甚至有人卖身求渡,最终还是葬身波涛。
到1942年秋天,大部分逃荒者已经死在路上。三门峡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资料显示,每十个逃荒的人,就有一个永远倒在途中。
到1942年底,河南饥荒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突破300万。国民党政府赈灾迟缓,强制征粮,导致灾情愈演愈烈。《大公报》社评痛斥:饿着肚子纳粮,卖田也要交粮,童年读杜甫《石壕吏》尚觉遥远,如今竟成眼前事实。
灾民在路上绝望死去时,还有一双冷静、清醒的眼睛,把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并且,把河南的悲剧传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1943年初春,郑州站,一列开往重庆的火车上,两名美国记者,白修德和哈里森·福尔曼,肩扛相机,穿越饥饿的河南。
火车穿过豫中平原,窗外一片死寂。田地荒芜,房屋倾颓,村庄里连炊烟都没有。远远能看到,路边有些模糊的黑点,是饿死的人,还有残破的骨骼。白修德在他的笔记本上写道:“每过一里地,就能看到新鲜的尸体。”
洛阳站,火车短暂停靠。白修德几乎是一路飞奔,跑到最近的电报局。他要发出一封报道,标题是《等待收成》。在这封电文里,他详细描述了河南灾民啃食草根、倒毙路旁的惨状,控诉了当局无视百姓生死,只顾征粮纳税的冷血行为。
照片中,一个男人骨瘦如柴,怀里抱着半死不活的婴儿,眼神里只有麻木。一个女人蹲在路边,死死嚼着一根干草。福尔曼拍下的这张照片后来成为震撼世界的影像,被带到了蒋介石面前。
据统计,直到白修德的报道传回重庆,才促使国民党政府匆匆开始赈灾动作,但为时已晚。300万人已经失去生命,3000万受灾人口在漫长的春荒中苦苦挣扎。
白修德在回忆录中感叹:“这些人不是野兽,他们是曾经创造了伟大文化的民族后代。”面对死亡,他们没有哀嚎,也没有反抗,只是静静地死去。静静地,被历史遗忘。
而他们的苦难,被一卷卷黑白胶片留了下来,留给了世界一个沉默又震耳欲聋的证词。
参考资料:
1942年河南大灾荒:农民无粮可吃只能吃死人肉.人民网.2012-12-03.
美国记者眼中的1942:3000万人饥荒中颠沛流离.北京日报.2012-12-04.
河南大饥荒:中国记者没有缺席.文摘报.2012-12-08.
河南1942:饥荒、战争与人祸.新京报.2012-12-01.
1942年河南大饥荒:老人小孩被吃 饥民刨坟觅食.广州日报.2012-12-13.
美国人拍摄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灾民太惨了,连路边树皮都被扒光.史海钩沉.2025-04-16.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