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很失望,与中国闹翻4年后,当初美台说好的合作至今没看到​​

承诺的诱饵,蓝图的诱人

立陶宛这步棋走得急,根子还得从2021年说起。那时候,他们议会一咬牙,通过了允许台湾设代表处的决议,用“台湾”这俩字,而不是以前的“台北”。这事一出,北京那边立马反应,11月就把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

立陶宛大使被叫回国,中国大使也撤了。贸易上更狠,直接卡住进口,那些带立陶宛零件的货,全给拦门外了。德国的大陆集团、瑞典的萨博这些大厂,供应链一断,立陶宛的零部件厂子瞬间凉凉。

当时台湾许的愿可不少。说是要投650万欧元建半导体园区,再加1400万欧元买技术。立陶宛经济部的人谈判时,胃口不小,把台湾当提款机使。结果呢,时任总理肖莫尼特在推特上吹得天花乱坠,说要建五座芯片厂,五年内拉动几万个岗位,立陶宛变欧洲硅谷。

听起来多带劲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还帮腔,支持这种“互惠关系”,当天就批了3.85亿美元的军售给台湾。立陶宛政客们热血上头,觉得这下子稳了。

其实这承诺听着响,落地难。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后来是签了协议,2023年1月跟立陶宛的Teltonika公司谈成1400万欧元的晶圆技术转移,还推出2亿美元基金支持半导体合作。立陶宛那边也乐坏了,赶紧勘测地块,拉围栏开工。

可这里面藏着猫腻。台湾提供的8寸晶圆技术,在业内看来,已经落后大陆那边十年了。立陶宛企业测试时,报告写得清清楚楚,效率低,成本高。政府还吹嘘要建园区,结果电力供应卡在63兆瓦上,承诺的没影,审批文件拖两年没批下来。

欧盟本来想帮腔,2022年1月在WTO起诉中国贸易限制。可这诉讼拖拖拉拉,到2024年1月又暂停了。德国总理朔尔茨公开表态,立陶宛的事别影响中欧大局。美国忙着自己的芯片法案,哪顾得上波罗的海这小国。立陶宛工业联合会主席雅努利亚维丘斯后来直言,他们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落空的蓝图,失望的回响

四年过去,2025年夏,立陶宛议会大厅里,议长斯克韦尔内利斯直言不讳,跟总理帕卢茨卡斯观点一样,对台湾的合作预期全落空了。到现在,什么都没看到。

他还点明,对台的过度乐观,本来就是冒险,那代表处用“不该用的名字”,纯属失策。听听这语气,失望透顶。立陶宛通讯社报道得清清楚楚,斯克韦尔内利斯不想对台湾彻底失望,可事实摆在那儿,夸张的期待早成泡影。

Teltonika这事儿最扎眼。2023年签的半导体协议,本该2027年投产本地芯片。结果呢,2024年11月,公司宣布暂停维尔纽斯工厂计划。

原因简单,电力短缺,用地审批卡壳。创始人巴科施提斯在LinkedIn上发文怒怼政府,承诺的63兆瓦电力没兑现,土地变更两年没结果。台湾工研院的技术,测试下来落后太多。立陶宛企业私下吐槽,这投资值不值当。

台湾那边呢,资金开始挪窝。2024年,部分资源转到无人机项目。维尔纽斯无人机论坛开幕,台湾代表团来了20多家公司,签了两份合作备忘录。可半导体呢?没人提。台湾外交部长林佳龙出席,焦点全在无人机供应链上。

立陶宛官员临时缺席,台湾人等了半天,尴尬收场。2025年1月,双方签金融创新谅解备忘录,9月所得税条约生效,可芯片投资还是零星几笔,远没到当初吹的规模。

帕卢茨卡斯上台后,2024年10月就开始两头下注。一边说愿恢复中立关系,2025年4月17日公开表态;一边又接见台湾经济官员,4月18日重申不牺牲台湾关系。

5月13日会晤时,直言经济联系没带来预期好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记者会上摇头,一个中国原则不容谈判,立陶宛得停下国际上搞“一中一台”的把戏。立陶宛这骑墙作风,换谁都反感。

企业层面更现实。2025年3月,OECD报告预测立陶宛出口再降10%。前议长奇米利特-尼尔森批评新议会议程空洞。Teltonika延期到2032年,台湾外交部说合作继续,可工厂建设暂缓。立陶宛科技界怨声载道,当初的“晶片国家队”成笑柄。

美国呢?2025年特朗普二度上台,政策更注重本土,立陶宛的困境没人问津。欧盟8月14日敦促中国撤销对两家立陶宛银行的制裁,可那制裁是中国对欧盟列中国机构的回应。

北京说,这影响中欧贸易,立陶宛银行实际冲击小,可信号明了。WTO案子2月2日又暂停,可能一年后终止。中国对立陶宛的非正式贸易限制,从2021年起就没松绑。立陶宛抱怨,可谁让他们先挑事。

沉重的账单,深刻的警醒

经济账单最沉重。2023年对华出口掉91%,2024年延续,木材乳制品产业瘫痪。克莱佩达港货堆如山,央行债务数据触目惊心。2025年,立陶宛国家威胁评估报告指出,中俄贸易升温,帮俄罗斯顶住制裁,可立陶宛自己呢,出口下滑,经济韧性测试不过关。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讨论经济胁迫案,立陶宛澳大利亚加拿大都中招,可小国扛不住。​

欧盟重启WTO案,2025年1月24日,可进程慢如龟爬。德国法国不想卷入,维基百科记录,中国立陶宛关系从2021年起就卡在那儿。纽约时报2022年旧文重提,示好台湾代价是贸易封锁,北京关了大门,他国货带立陶宛元素也风险高。

人口小国,为政治利益当马前卒,代价高昂。台湾问题玩火,自焚。立陶宛验证了这点。话说回来,一个中国原则是铁律,国际社会早认。立陶宛的教训,告诉大家,短期算计换不来长远益处。

立陶宛的路,还长。想修复,得认清底线。国际上,谁都知道,一个中国是大势。失望四年,合作空白,美台承诺成空谈,这事接地气地说,就是别信那些画饼充饥的鬼话。外交得稳,经济得实,小国更得慎。立陶宛的弯路,值得各国琢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财经   立陶宛   中国   当初   失望   年后   台湾   小国   无人机   贸易   经济   半导体   中欧   欧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