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房地产和商业地产领域,提到“包租公”,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王健林——“万达广场之父”,中国商业地产的代表人物。即便这位地产巨头近年来陆续出售了80余座万达广场,他 “铺子” 多还是无人能敌。然而,最近一位名叫刘兵的成都包租公却火了。他名下铺子仅两处,却靠租金一年净赚7-9亿,这收入不输王健林!
如果说王健林是巨鲸,那刘兵就是那条迅速翱翔的小鲨鱼,个头没得比,但赚钱效率令人艳羡。富森美这家上市公司也火了——它在成都北三环、南三环各有一个家居卖场,这两家铺子撑起了公司十年近70亿的利润,净利率高得惊人:最低45%,最高超过60%!
先从数字说起,富森美的财务表现堪称“包租公行业一股清流”。
这在商铺出租这类重资产行业,简直是“稳赚不赔”的神话。
然而,风水轮流转,去年底的一个公告让人瞪大了眼睛:老板刘兵被成都市郫都区监察委留置调查。
监察委,这个专门针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机构,为啥盯上了一个私企老板?
要理解这件事,先得弄懂“富森美”这家公司的本质。表面上,它是家居卖场,归商业百货板块;实则,富森美买地建卖场,再“租”给经营的商户,相当于商业地产开发商+物业包租公。
这和王健林的万达广场本质一样,都是拿地产赚租金的生意。地产行业,特别是商业地产,拿地、融资、审批,全都绕不开政府。政商关系复杂,稍有瑕疵,就可能引来调查。
除了刘兵,今年以来,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几位大老板亦被请去“喝茶”。这说明行业整体“风声紧”,监管升级,商业卖场老板们都“难逃一劫”。
与逐步扩张的大牌房地产商不同,刘兵走的是“极简路线”:自2002年拥有第一家卖场起,20多年间其实只瞄准了成都市场,一共就两家卖场:
这两处铺子的商业面积合计超过125万平方米。老底藏得深,但这两地黄金地段的地产价值远不止账面那点儿。
账面资产只有19.5亿,土地使用权12.58亿,合计约32亿,按银行成本法计价。但按照成都三环的商业地产行情计算,市场价值实际上可能高达250亿铺子+55亿土地,估算达300多亿!刘兵43.7%股权,这背后的潜在资产价值超过130亿。
这差距,让“账面价值”听起来像“打折商品”,而刘兵的赚钱能力和价值不容小觑。
刘兵出生于1968年,90年代初开始经商赚第一桶金,在成都经营建材木材短短几年后,转向家居卖场经营,2000年创立富森美。
富森美开张第一家商场就是2002年,坐落北三环川陕立交附近,面积爆棚58万平方米,占地880亩。当时成都三环路刚通车,地段优势显著,这次“同步城市发展”的选址无疑是成功布局。
资金压力大?毫无疑问,单单土地和建筑投资估值高达10亿元以上,但银行支持和融资渠道帮助刘兵撑起了殿堂级城北家居卖场。
这两家金铺不仅占据成都卖场重要地段,商业模式简洁高效:自持物业出租,收房租入账。无须过度扩张,赚稳定的租金现金流,富森美保持了超高的资金回报率。
公司历史上大额分红,让资本市场为之振奋。上市十年分红70%净利润,彰显现金流充沛,盈利能力惊人。
财务稳健负债率低于20%,这在动辄高负债的地产行业里,就像沙漠中的一眼绿洲,难能可贵。
然而,刘兵被留置调查,并非财务危机产生的通报。成都市郫都区监察委专职监督公职人员,私企老板何以被查,最大可能是涉及政商关系的“灰色地带”。
地产、建设等深度依赖政府审批、贷款支持,难免掺杂“政策红利”“关系网”,监管趋严致使业内无一幸免。
同样被查的还有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掌门人,说明家居卖场行业管控风暴已成趋势,不是刘兵一人孤立现象。
据说,这些包租大佬被“请去喝茶”,多半是“摆摆姿态,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未必就是“苍蝇大王”。
富森美公告称调查“不影响经营”,管理层对未来充满信心。市场也持乐观态度,复盘富森美过去近20年,稳扎稳打,无违规违法记录。
短期内,富森美依靠两大卖场的现金流维持牢固基础,财务数据映射出潜藏的利润坦途。
资本市场对其价值评估常被低估,未来根据成都商用地产升级,富森美资产价值有望水涨船高。
未来家居卖场行业将步入更严格监管,精细化运营将成为唯一突破口。谁能守住现金流,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你怎么看刘兵的“包租公神话”?名下仅两铺竟年赚7-9亿,是精明还是幸运?他被调查背后说了什么?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低调暴富”故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我们一起侃侃这波成都“地产传奇”!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